很多人都知道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是“儿大避母 , 女大避父” , 意思则是孩子大了就要避讳异性的家长 。
但这句话其实是较为片面的 , 如果从性教育的观点出发还能被理解 , 但并不意味着适用于全部情况 。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 一些观点很难被大众所接受 。
就拿这句话来说 , 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儿大避母 , 女大不用避父”的看法 , 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 。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就让我们了解下
文章图片
一、“儿大避母”的原因
1.容易过度依赖 , 难以自立
母亲是温柔的代名词 , 一般都要打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 长时间与妈妈的接触容易让儿子和母亲更为亲近 , 对母亲产生依赖 。
男孩子在年纪小时和妈妈加强互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 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
但在长大之后 , 如果过度依赖母亲 , 就很难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的琐事 , 不能做到自立 , 将来难以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
更有甚者 , 在适婚的年龄依旧离不开母亲 。 如此看来 , 适当“避母”还是很有需要的 。
文章图片
2.长大后可能缺少阳刚之气
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十分需要父亲的陪伴 。 在父亲高大形象的影响下 , 儿子也会逐渐拥有勇敢、坚强这些美好品德 。
在受伤或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不会显得脆弱 , 而是学会去战胜它们 。 这也是父亲在教育儿子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 。
二、“女大不避父”的原因
1.学会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
女孩子内心较为敏感 , 很容易被一些事物所触动 。 如果平时加强和父亲的交流 , 可以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 , 解开对自己的“禁锢” , 让自己的眼界与心胸都更为开阔 。
同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男同学相处 。
文章图片
2.容易倾诉内心的想法 , 减轻压力
一般来说 , 女儿和父亲是较为亲近的 , 在平常的互动也较多 。 即使在长大后也会保持这份亲密感 。
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 , 女儿可能更加倾向于和父亲交流看法 , 敞开自己的心扉 , 那么“避父”就不太恰当的选择了 。
可以看出 , 避不避讳异性家长是要根据情况来看的 。 在心理健康方面 , 可以根据性别的差异做出选择 。
文章图片
但在异性教育方面 , 则更推荐“儿避母、女避父”的方式 , 以下则是应注意避讳的场合 。
a.洗澡时:
随着孩子的发育 , 性别特征会更为明显 。 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 , 让其形成性别意识 , 加强对自己的保护 。
即使是亲人也要注意 , 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
b.上卫生间时:
男女有别 , 在上厕所时要避免和异性共处 。 另外 , 在青春期时 , 女孩会来月经 , 男孩会遗精 , 这些都需要同性的家长来教育 。
能够有效避免面对异性时的手足无措与尴尬 。
文章图片
c.睡觉时:
很多家庭在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时就已经分房间睡觉了 , 这样既有利于让孩子学会独立 , 也能给孩子一个自由、私密的空间 。
且在夏季时 , 家庭成员穿着较为清凉 , 分开房间睡觉更为方便 。
随着孩子的成长 ,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性别、心理等方面的重视 , 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式 。
- 孩子未来身高如何?身体这两个部位早有“暗示”,不用等娃长大
- 孩子不爱吃饭该咋办?父母学会“装”很重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玩游戏?”这位妈妈的回答,值得家长们学习
- 和娃聊天,这几种“尬聊”会降低聊天质量,4招高质量提升要掌握
- “春捂秋冻”靠谱吗?宝妈这样给孩子穿衣服,能让宝宝舒适而温暖
- 科学研究表明:人有8种“智力”类型,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
- 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哭,宝宝“认生”是变聪明的表现,家长别担心
- 有种父亲叫“北大助力者”,两个孩子同时被北京大学录取,很佩服
- “讽刺教育”见效快?日本男孩幼儿园毕业典礼哭了:这样激励才暖
- 育儿先育己,来自优秀父母的6句忠言,帮你从此远离“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