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关注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教老师传经验年轻干部长才干

近日,上海普陀区委组织部对居村党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82名居民区和村党组织书记,80后、90后占比超过1/4,大学及以上学历者139人,占比近一半 。
对于不少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书记们来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充满挑战,需要的远不止一腔热忱 。
为做好居村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工作,2018年起,普陀区探索建立传帮带机制,以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梁慧丽、杨兆顺为代表的一批居村党组织书记成为带教老师,与青年书记们手把手、肩并肩,共同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 。
分享经验,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投入工作
1993年出生的俞浩泉,2021年3月当选为普陀区桃浦镇同济沪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此前5年,他在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先后任社工、居委会副主任 。
在莲花公寓居民区工作的几年,经过垃圾分类推广、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等各种历练,俞浩泉去年走上新岗位的时候很有信心 。
“但每个居民区的实际环境、居民需求都不一样,一到岗,还是有压力,不知道从哪儿着手开展工作 。”俞浩泉说 。
带着困惑,俞浩泉向自己的“师父”――莲花公寓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求教 。
在社区工作20多年,梁慧丽带领居民,把莲花公寓从一个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动迁安置小区,改造成了环境较好、邻里和谐的幸福家园 。
梁慧丽告诉了俞浩泉一个方法,先从“走百家门”做起,“想服务好大家,先让大家认识你 。”
俞浩泉和班子成员,从独居老人等群体开始,逐户登门拜访 。在排摸小区居民水电煤使用情况时,一户家住二楼的独居老人,打电话不接,敲门也不开 。
“到了上午10点,还敲不开门,我有点着急了 。”架起梯子,俞浩泉爬到老人家窗口,想看看情况,正巧看到了起身来到窗前的老人 。原来,前一夜老人吃了安眠药,睡得太沉,没听见外面的动静 。
从那以后,小区居民对新书记有了好印象:90后书记,也关心老居民 。
“走百家门”的朴素经验,成了俞浩泉快速融入居民区的好办法 。
为了让更多优秀经验得以传承,2018年起,普陀区探索建立传帮带机制,以梁慧丽为代表的13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先后成为带教老师,集中轮训、双月选训、小班带训、实地督训;针对新任书记,开设启航班,补上社区工作基础课;围绕重点工作,设置20个实教实训基地,开展场景式带教 。
线上线下的全程陪伴、经验传授,让年轻书记提士气、接地气、增底气 。
【深阅读?关注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教老师传经验年轻干部长才干】教、查并举,提升纾难解困能力
普陀区委组织部部长李红珍说,作为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头雁”,居村党组织书记最能感知群众冷暖,最能听到群众声音 。
普陀区委组织部从“党员管得住、群众愿意跟、引领有章法、工作落地快”4个维度,探索出了居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力评估指标,通过带教老师实地走访调研、个别访谈、查阅台账,居民无记名扫码打分,街镇党工委综合评分,职能部门专业打分等方式,对282名居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组织力评估 。
“只教不行,还要检查工作 。”梁慧丽说,在某小区,她曾随机找到一位党员,了解其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情况,这位党员说只参加过一次,原因是党组织没有主动联系自己,“从党员的角度,他应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但同时也要看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否主动作为,事关党员、群众的积极性 。”
发现问题,梁慧丽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有代表性的问题就拿到每月一次的“一午一时”线上沙龙讨论 。在这个线上沙龙里,全区的居村党组织书记分为10个组,每次提出一个共性问题,每名干部都可以谈自己的金点子、好案例,也可以提出疑问,区委组织部及时答疑解惑,线上讨论的内容还汇编整理成书,成为学习材料,提升社区纾难解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