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先兆和表现患者应注意的五个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是频繁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 。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四肢无力、易怒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代表症状是心前区持续闷痛或挤压样疼痛和频繁死亡,还有出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服药不能缓解 。

心肌梗塞的先兆和表现患者应注意的五个要点

文章插图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 ~ 2天或1 ~ 2周有前驱症状 。
最常见的是原有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作用变差;或者过去没有心绞痛的情况下,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 。
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
1.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严重而持久的压迫性疼痛 。
而且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
2.少数病人没有疼痛 。
也就是一开始休克或者急性心力衰竭 。
3.有些病人上腹部疼痛 。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为颈、颌、咽、牙齿疼痛,容易误诊 。
4.精神病
可见于老年患者 。
5.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烧 。
6.胃肠道症状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
7.心律不齐
75% ~ 95%的患者可见,发生在发病1 ~ 2周内,尤其是24小时内 。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和房室传导阻滞 。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易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发生,也可在发病数天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
9.低血压和休克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低血压可由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和心律失常引起 。
当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易激惹或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
二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冠状动脉闭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电图上会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图形:
心肌梗塞的先兆和表现患者应注意的五个要点

文章插图
1.“缺血性”改变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后,最早的改变是缺血性T波改变 。通常首先出现在心内膜下肌层,导致导联出现面向缺血区的高而直立的T波 。如果缺血发生在心内膜下肌层,面向缺血区的导联T波会倒置 。心肌复极时间因缺血而延长,导致QT间期延长 。
2.“损坏的”变更
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主要表现为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ST段抬高 。
3.“坏死性”变化
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坏死的心肌细胞失去其电活性 。这部分的心肌不再产生心电向量,但正常健康的心肌细胞仍照常去极化,产生与梗死部分相反的综合向量 。
由于心肌梗死主要发生在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心肌,常导致0.03s的初始去极化向量偏离坏死区,“坏死型”的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限0.03s,振幅1/4R)或QS波 。
一般认为,只有当梗塞心肌直径为20~30mm或厚度为5 mm时,才能产生病理性Q波 。
临床上,冠状动脉某一分支闭塞时,损伤部位心肌坏死,直接置于坏死区的电极记录到异常的Q波或QS波;坏死区附近受损心肌受损,记录ST段抬高 。然而,具有较少外周d
可以在家里用好朋友心电图机检查自己的心电图,随时随地记录心电图异常状态,在线咨询医生,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问题,更好的为医生诊断,尤其是疾病诊断和术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