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让他待在家,自然缺失症离我们不远

如果周末一个培训班有必须要上的课 , 但同伴组织了一个户外的探险郊游 , 父母们会如何选择?可能很多人都会陷入纠结 , 纠结的点就是课不能不上 , 游玩又不想舍弃 。
对年轻的家长来说 , 可能户外的郊游要比坐在课堂千篇一律的学习更有趣 。
但老一辈可能就会阻拦 , 花那么多钱报的课还翘课出去玩 , 肯定行不通 , 尤其孩子小 , 天热一些出去怕晒 , 天凉了一些出去怕冷 , 折腾很久再去户外 , 基本上孩子都不适应 。
废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让他待在家,自然缺失症离我们不远
文章图片
其实 , 这样的纠结每个父母都有 , 可你们知道吗?如果经常待在家里 , 没有定期的户外互动 , 孩子会患上“自然缺失症” 。
什么是自然缺失症?
这个概念的提出源自于一本书 , 叫做《林间最后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的儿童》 , 揭开了孩子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
丹麦奥胡斯大学有一批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当中经常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的人 , 他们的童年基本上都被关在家里 , 很少去户外 , 也很少组织家庭出游 。
这一理论在美国也被研究并证实:肥胖症、心理疾病、癌症等各种疾病的出现 , 都和缺少绿色空间等城市环境有关系 。
2015年杂志《自然》中也提出 , 近视的发生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成强烈的关系 , 眼睛接触自然光的时间越少 , 越容易患上近视 。
废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让他待在家,自然缺失症离我们不远
文章图片
自然缺失症就是每天缺少固定的户外时间 , 即便是周末也要穿梭于各种补习班 , 甚至会去淘气堡 , 很少有机会能够去户外感受阳光 , 雨露 , 皑皑白雪……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 过激行为 , 消极态度 。
孩子是灵动的个体 , 也是大自然的产物 , 自然中有很多能引发孩子兴致、激发孩子潜能的事物 。
如果父母将孩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阻断 , 孩子就会缺少本真的乐趣 , 失去对生命探索的渴望 , 内心的力量也会慢慢削弱 。
胡卉哲老师在“自然之友”从事环境教育时接触过非常多的城乡儿童 , 他发现城市儿童和乡村儿童各有各的优势 , 城市家庭的孩子伶牙俐齿 , 见多识广 , 自信聪明 , 乡村儿童洞察力更强 , 更加勇敢真实 。
当城市儿童和乡村儿童一起观察螳螂时 , 城市儿童显得烦躁、没耐心 。 而乡村儿童却更加细致 , 还能描述螳螂的姿态 。
这就是认知的差距 , 当自己知道的和自己的看见的出现差异 , 就会烦躁 。 他们知道螳螂 , 但真正的螳螂不敢抓 。
废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让他待在家,自然缺失症离我们不远
文章图片
这么来看 , “废掉一个孩子很简单 , 只要每天让他待在家”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 因为自然缺失症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
哪些因素易导致自然缺失症?
1岁前不敢白天带孩子出门晒晒太阳 。
2岁前到户外 , 孩子还是在怀里抱着 。
3岁前不允许孩子触摸小型动物 , 不让孩子玩土玩沙 。
除了幼儿园的户外时间 , 假期基本上没有户外活动 。
户外时间不固定 , 总是随着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心情而定 。
6岁前很少有过户外爬山活动 , 乡村体验活动 。
对于孩子在户外带回的花草反感 , 认为脏而不让留在家里 。
家里没有养过小鱼 , 花草等 。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对于自然的洞察力变弱 , 大自然本事就是鬼斧神工 , 充满了生命力 , 当父母有过这样的情况 , 就要调整自己的心理 , 谨防孩子因为拥抱不到大自然而缺少一份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