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四法


合理冒险训练
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孤岛上,靠0.75公斤大米、一块盐巴、一壶淡水度过整整7天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这种生存训练实质上是一种合理冒险训练,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通常的做法是:将部队综合编组,空投到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严格限定训练时间,使受训官兵独自一人或几人在极为孤立、毫无外援、水断粮绝的环境中,跋涉于冰天雪地之间,驰骋于酷热恶瘴之地,在蛇虫出没的热带丛林求生,或于常年不见绿意的沙漠戈壁度日,或在潮湿泥泞的野战阵地驻训 。
使每个军人尝到“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危不得援”的滋味,学习和掌握生存的技能,增强官兵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冒险不是蛮干,冒险训练的内容、形式、危险程度、时间安排要符合心理学规律,既要反映出未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受训人员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使受训人员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
心理调控训练
某部在一次实弹射击前,组织那些高度紧张的战士,在教练员“指导语”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
10分钟以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实弹射击,结果发现,这些战士的紧张情绪大大缓解,90%的战士射击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水平,比不进行放松训练时的射击成绩提高了30%以上 。这种放松训练就是一种心理调控训练 。主要方法:
一是进行放松训练,通过有意识地放松身体肌肉调整心理紧张状况,以保持身心协调和心理平衡 。
二是进行暗示训练,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意见、采取行动 。
三是系统情绪脱敏,有的官兵听到枪炮声就紧张、恐慌,主要是由于情绪过敏引起的 。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让军人在头脑中回忆紧张的演习、作战情景,使他们自己诱发出紧张情绪,当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比较轻松愉快的训练或作战胜利的场面,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情绪 。
实战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利用各种手段和器材,有目的地设置近似实战的景况,使军人在训练中体验 “实战”条件下各种战斗因素的心理刺激,增强对战斗情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践证明,未经过模拟训练的摩托化步兵,演习时射击命中率比平时射击训练水平下降 35%,而经过模拟训练的同类部队仅下降4% 。模拟训练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逼真地模拟出各种武器、阵地甚至人员,使官兵真假难辨,产生心理困惑和错觉 。
模拟训练通常与演习或技战术训练同步进行,情况的设置必须符合实战需要,使官兵犹如身临其境;必须与部队的武器装备性能、官兵的军事技能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相一致;每次训练要尽可能地以参训者成功地处理情况而结束,如果参训者总是在训练中失败,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失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
表象意念训练

12
帮助孩子远离心理恐惧症
如何打开心理保护的屏障



表象训练是一种通过注意、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过程而进行的“意念训练”,主要用于调节军人的情绪和激发军人的内在精神动力,增强心理耐力 。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战绩表象训练,让军人回忆自己最佳的训练或作战情景以及在训练或作战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胜利的情景,使暂时被失利因素压抑、困扰的内心力量被重新焕发出来,增强自信心 。
二是意念转换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执行重要任务之前产生的恐惧心理所消耗的神经能量,有时比战斗行动本身所消耗的要多 。如果在执行任务之前,让受训人员读一些有趣的图书和诗歌,听一些音乐,看看画报,以此进行思想转换,对于减轻和消除紧张情绪十分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