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大王刘鸿生( 四 )


经过多年摸底、选择 , 他已网罗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 。在他们的协助下 , 刘鸿生坐镇大楼 , 足不出户 , 就可以对所有企业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指挥 , 就像一个拥有千军万马的统帅 , 春风得意 , 达到了他一生中的顶峰时期 。
可是 , 30年代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中国 , 城乡经济一片萧条 。而日本对中国实行商品倾销政策 , 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情况的恶化 。刘鸿生的企业也受到极大的冲击 , 勉强维持到1935年 , 终于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那时的上海报纸上 , 几乎每天都有许多厂家关门倒闭、厂主自杀的新闻 。"刘鸿生要倒"的流言也不断传出 , 银行、钱庄天天有人登门催还贷款 , 连刘鸿生的弟弟也认为他再也爬不起来了 , 硬要从哥哥那里提走他的现金存款 。
刘鸿生无法 , 只好拿出银行股票给他做抵押 。
走投无路的刘鸿生 , 来到了宋子文公馆 , 希望宋子文能不忘当年老同学的旧情 , 替他将全部财产抵押给中国银行 , 换取资金渡过难关 。宋子文躺在沙发上 , 看也不看他 , 冷冷地问:"你用什么作抵押呢?"刘鸿生忍痛回答:"我全部企业的股票!"哪知宋子文嗤地一声笑了 , 不屑地说:"你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刘鸿生又气又急 , 掉头就走了 。
然而 , 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刘鸿生 , 就像所有有骨气的民族资本家一样 , 有一股不甘失败的硬气 , 只要还有一丝缝隙、一点光明 , 他也不放弃求生存图发展的努力 。终于 , 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伸出了支援的手 , 答应将他们银行贷给刘鸿生的一笔贷款延期一年偿还 。这样 , 刘鸿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
为了彻底摆脱危机 , 刘鸿生选定了自己的核心企业——火柴业作为突破口 。当时 , 国内火柴业面临着洋货倾销、内争激烈、市场紧缩、价格猛跌的局面 。刘鸿生仔细谋划 , 采取了"联华制夷、联美制日 , 发展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的步骤 , 以求达到限制生产、制止倾销、稳定价格的目的 。
1935年7月 , 刘鸿生首先邀集国产火柴制造同业成立联合办事处 , 继而以此名义与美商火柴公司达成协定 , 成立了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 , 并制定了相应的火柴生产、销售限制办法 。最后 , 刘鸿生又以中华火柴同业联合会首席代表名义 , 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 。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 , 不得不加入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
1936年3月 , 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正式成立 , 总经理为刘鸿生 。社章规定 , 总社有权对各社员分配生产指标 , 社员产品交由总社统一发卖 , 社员不得请求退社 。这就有力地限制了日本火柴的走私和偷制 , 而且也减轻了国内厂家之间的矛盾 , 使得火柴销路渐趋稳定 , 售价也有所回升 。
这一年 , 大中华火柴公司终于改变了亏损局面 , 盈利额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接着 , 他又在水泥行业中采取了类似的"联华制夷"方针 , 稳定了国内的水泥市场 , 获得了较大的利润 。在国内外同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 刘鸿生主张国内同业联营 , 共同抵制外国资本人侵 , 对保护与抢救民族工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