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二 )


于是,人们又将原因转向家庭教育,变本加厉地追捧“孩子中心主义” 。借此东风,社会上推荐的“孩子中心主义”的育儿书泛滥成灾,现在书店里的育儿书有9成以上都是那种书 。
2000年以后这种倾向愈加明显,甚至出现了畅销书 。
不幸正在于此,这使原来的难题更加难以解决 。很多父母都认为正确的育儿方针就是“让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这就等同于放任自流 。随后,“动辄发火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最终连1到2岁的幼儿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原因在于孩子自身
“后进生”,“校园暴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自身 。学校的“填充式教育”、“偏差值教育”等都不是原因 。教育困难的原因其实在于孩子,教育困难就是孩子自己的困难 。
“踏实不下来,不听老师的话,没有同情心,没有合作精神,不体贴人,不守规则,自私任性,动辄生气,暴力,没有耐性,不能忍耐和坚持,没有包容性,容易厌倦,没有干劲,缺乏自我抑制力,也就是说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所有这些“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 。
高风险孩子所抱有的这些性格缺陷,多多少少也存在于很多普通孩子的身上 。这些现实的问题是造成教育困难的最大原因 。
“为什么必须得学习啊?”“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为什么不能杀人啊?”……为了反抗大人,孩子们会反问“为什么,为什么” 。乍看像是蛮有哲理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
【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连常识性的价值观都不能共享的结果是,这些孩子的共鸣能力很差 。就是说,他们不能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感情、心情以及思想,不能产生共鸣 。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是说教就可以理解事情的状态 。
孩子、社会、学校、家庭都走向不幸?
过去30年中,日本孩子的品性越来越坏 。同时,教育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坏 。
现在新上班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水平低、放纵自己、自私任性、自我中心、协调性差、没有责任感、不体贴人、没有耐性、粗暴、易怒、言语不慎、冷漠、不能融入企业、很快辞职等等,不胜枚举,企业也觉得很头疼 。这些性格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 。
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为学生质量的恶劣而烦恼 。稍微严厉指导一下就会被控“权利侵犯”,而学生自己又毫无学习意愿,简直不知道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来上大学 。
不仅如此,学生入学时就没有什么学习能力,教师连普通的讲义也进行不下去的大学并不少见 。比如,数学连简单的分数乘除都不会,只好花半年时间先补习初高中的东西,然后再开始大学的讲义 。特别是国语和英文的水平低下,几乎惨不忍睹,不会的字,只好拿同音字来代替,论文写得也是一塌糊涂 。
大学的教授说这是高中教育不合格的缘故;高中的老师说这是初中教育不好的缘故;初中老师说这是因为小学教育不好;当然,小学老师会说这是幼儿园或托儿所的问题……所以才出现了“班级崩溃”(指课堂秩序混乱,导致无法上课——译者注),“小1问题”(指小学一年级学生不能好好上课——译者注) 。但是,离震源最近的幼儿园的老师们只能三缄其口 。
因为前边的震中是不能碰的圣地,那就是家庭——那些不好惹的孩子监护人 。
如果孩子父母说:“你们自己的责任干吗要转嫁给父母!”那所有的教师都得后退三步,无言以对 。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文化部——译者注)也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一味地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