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文章插图
动辄发火的孩子在增加
1966年秋,日本引入了《斯伯克博士育儿经》(本杰明·斯伯克著),其中一个章节——“身体的接触和心灵的纽带”,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在日本“skinship”这个英文词典里没有的和式英语被创造出来,大家开始实践基于“父母的爱和身体接触”的“孩子中心育儿法” 。
从那以后经过了40年,育儿问题越来越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在继续增加,而且趋于低龄化,现在即使在1到2岁的幼儿中也能看到很多“动不动就发火”的孩子 。在日本过去30年中,“家庭内暴力”、“校内暴力”不断上演,家庭瓦解、学校教育荒废,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存在的缘故 。
现在,不去学校、不上学、闷在家中、欺负他人以及虐待儿童等严重的问题几乎淹没了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些都是“孩子中心育儿法”养育出来的孩子身上的问题 。动辄发火的孩子不仅在日本,以美国为主,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同样发生着由他们引发的校园暴力以及过激暴力行为 。
在日本,当初动辄发火的孩子们到了生育年龄,变成了“动辄发火的父母”,在家庭中滑向虐待儿童的危险 。“动辄发火的孩子”在传向第二代 。
放弃了“孩子中心主义”的国家
“孩子中心育儿法”到底错在哪里呢?
我想在第一部就澄清这个问题 。用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信息来验证(演绎),也会发现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 。了解其真相,你就会充分理解今后怎样育儿才不会失败 。我相信这一点 。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提供的很多依据,认识到了“孩子中心主义”育儿方式的错误,反省之余,从1997年开始另谋他途,那就是教育第一线的“零宽容方式” 。(参考第十八章)同时,美国家庭内的“孩子中心育儿法”也改变了方向 。到现在过了10多年,再没有产生大量的高风险孩子,教育第一线也恢复了平静,学校教育质量也得到改善 。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担任首相时,也曾强烈批判“孩子中心主义”,认为它是教育荒废的根本原因,她设立了教育水准局,以此纠正教育偏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10年前走偏的瑞典也采取了各种对策,现在都得到了改善 。数年前一直为校园暴力所困的德国也在采取紧急的对应措施 。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国家都收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传达的信息,从幼儿阶段就纠正了“孩子中心育儿法”,所以他们的“动辄发火儿童”在锐减 。
日本的对策不进反退
日本还在拘泥于“孩子中心育儿法”,甚至还大力推介这种育儿方式,母子必读手册上也是如此 。所以在家庭中,育儿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来说是件“严酷的劳动” 。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的状况更是一味恶化,校园暴力持续增加,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忍耐力低下,“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利用手机暗地欺负同学的事情也在增加 。
对于突发的“是谁都行”的冲动杀人案件,以及因为琐碎理由就“杀害父母”的案件,日本一直没有具体的解决对策 。
日本的判断失误带来错误的决策 。日本错将原因归于“学校教育”不好,2000年4月开始改原有的“填充式教育(重视死记硬背——译者注)”为“轻松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译者注)”,降低了教育水准,试图解决问题 。在之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曾实行阶段性的教育课程变更和削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
但是,这些到底都是预测失误 。教育水准的降低只会使孩子的学习能力下降,在问题的解决方面根本于事无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