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你都戒不掉的手机,凭啥不让孩子碰?玩手机的危害,你真的放大了!( 二 )


文章图片
它的原理源自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学教授Brian Wansink的“无底碗实验”[2] 。这项研究发现,如果在汤碗底部装上导管,能够悄悄向碗里不断加汤,那么实验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比平时多喝73%的汤却不觉得更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验还获得了2007年搞笑诺贝尔奖 。
同样的道理,当信息能够不断被汲取时,人们自然会在无意识中大幅提高看手机的时间 。
套路三 :无法预期的奖励或点赞
很多平台都有抽奖、抢红包或点赞留言等功能,吸引大家参与其中 。其实,这也用到了心理学的原理 。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斯金纳曾做过一个经典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3] 。他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箱子,内部设有按钮,当按钮被按下时,食物便会被自动放入箱子内 。接着,他把8只鸽子放进箱子,观察它们的觅食行为 。
手机|你都戒不掉的手机,凭啥不让孩子碰?玩手机的危害,你真的放大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贝特曼档案馆/盖蒂图片社
斯金纳发现,如果随机给予食物奖励,那么鸽子在无法预期的情况下,会更加卖力地啄击按钮 。
这说明,想让个体持续地作出某一动作,最好的方法并不是每次做出动作之后都给出奖励,而是在做出若干次动作之后,随机给出一次奖励 。
而手机app的奖励及点赞机制,正是运用了这个套路 。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次会抽到什么大奖、自己发的朋友圈会有哪些人点赞留言 。这种无法预期的奖励或惊喜,会促使人们持续不断地继续玩下去 。
与此同时,从生物学层面来看,玩手机的过程会使大脑产生一种特别的神经递质——多巴胺 。它是人类的快乐之源,能使人产生快感,并不自觉地上瘾 。
201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4]——“信息对大脑产生多巴胺的奖励系统的作用,和金钱或者食物的作用方式相同” 。也就是说,玩手机所带来的快乐刺激,和吃大餐或者发工资时的喜悦与满足感是一样的 。
所以,别再怪孩子玩起手机没完没了了,问问自己,能抗拒手机的吸引力吗?
2
孩子经常玩手机,
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频繁玩电子产品对孩子有很多弊端,比如可能改变孩子大脑正常构造,延迟孩子语言、运动、社交等技能的发展,罹患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概率更大……
童学馆之前专门发文探讨过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科技发展到今天,社会和我们儿时的成长环境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让孩子不玩手机,不上网是不太可能的 。如何面对科技产品,是很多家长不得不共同思考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
手机|你都戒不掉的手机,凭啥不让孩子碰?玩手机的危害,你真的放大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kellysikkema,Unplash
TED演讲《关于孩子整天对着屏幕的三种担忧——为什么它们并没有那么可怕?》中,儿童媒体专家萨拉•德威特认为,电子产品能够与孩子建立联结、有所互动、积极调动起孩子的情绪和行动……这是一种人性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具有正面影响 。
演讲中,萨拉列举了家长对于孩子玩电子产品的三种主要担忧,并一一反驳:
第一种担忧 :电子屏幕都是消极的,会让孩子久坐不起 。
她以《克拉特的动物世界》这个假扮动物的游戏为例,证明很多手机游戏都能让孩子动起来,并且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