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夏季小儿常见流行病( 三 )


由于目前尚无登革热的疫苗可以接种,因此最有效的登革热防治方法如下:
1.扑灭病媒蚊、常清洗积水容器、妥善丢弃废弃的瓶罐与轮胎,让病媒蚊没有滋生的环境 。
2.在室内悬挂蚊帐 。
3.外出时穿着明亮色系的衣物,并喷抹防蚊液 。
4.尽量避免到卫生环境差的登革热疫区旅行,若有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发生,要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游行程 。
5.婴幼儿应留在环境干净的室内,避免外出 。
防治登革热,人人有责,大家一起来清理居家环境,消灭登革热病媒蚊及其幼虫吧 。
沙门氏菌肠炎
6月以后天气逐渐炎热,医院每天都有很多拉肚子的小宝宝 。幼儿急性肠炎以轮状病毒和沙门杆菌感染最为常见 。但轮状病毒在温带地区常发生在冬季,而在夏天比较容易感染到细菌性肠炎 。
沙门氏菌的种类繁多,约有2000多种,除可引起高烧不退的一种法定传染病“伤寒”外,其他一般“肠道沙门氏菌”则以引起解血丝便的肠炎为主 。感染源主要是遭污染鸡蛋,因为鸡、鸭等家禽是主要宿主;此外宠物小乌龟也常是感染源 。
主要侵犯2~3岁幼儿
沙门氏杆菌肠炎主要侵犯2~3岁以下的幼儿,其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有相当多受感染的还表现轻微或毫无症状,这些和抵抗力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胃酸是人类防止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婴幼儿、老人以及动不动就吃胃药(制酸剂)的人较容易得病 。常见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发烧、腹痛、伴随水泻,甚至腹胀、黏液血便、腹绞痛及高烧 。
沙门氏菌肠炎所排出的大便呈绿色恶臭黏便,常带有血丝 。
一般病情轻微的患儿,经清淡饮食调控及适度的整肠药处理,即可在4~7天痊愈 。
需要住院的条件为高烧不退、血便严重、腹绞痛厉害,或有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的现象 。治疗的原则首先会短时间禁食,让肠胃休息并进行支持性治疗,如点滴液补充,粪便细菌培养可以协助确定致病菌 。抗生素的使用会延长患儿带菌的时间,所以若有败血症及肠道外器官的合并症,或患儿有毒性症候(高烧不退、发炎指数高)出现,医生会给一定疗程的抗生素 。
同时也会留意监控患儿的症状,以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抵抗力较差的幼儿,就有可能发生下述种种可怕的并发症 。
避免可怕的并发症
感染后病菌会侵犯大肠的黏膜,有时会破坏肠壁,造成严重的血便 。在急性期偶发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毒性结肠胀大、低蛋白血症,如果细菌由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8%),再由血液入侵脑部、骨头就造成脑膜炎、骨髓炎,会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 。
每年也有些会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开刀的病例(2%),所以对于毒性结肠胀大的病例,使用肛管引流可减少此并发症 。在慢性期的并发症有婴幼儿因肠炎使小肠黏膜受损,造成乳糖酵素缺乏而无法吸收牛奶中的乳糖,引起宝宝持续性的腹泻,即所谓的“乳糖不耐症”,此时须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
当孩子感染后,如果又频繁呕吐,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脱水而立即大量补充流质,这样的做法只会吐得更厉害,要先禁食约4小时让肠胃休息后,再尝试给予微量进食 。
一般处理原则:可将婴儿牛奶浓度暂时泡稀,若无改善或大便很酸,再改用无乳糖配方的奶粉,4~6月以上可吃米汤及停止添加甜的辅食,幼儿吃稀饭等清淡饮食,并避免油腻和甜食,一般的运动饮料即属甜食,腹泻不宜食用,可补充腹泻专用的电解质液,且家长应注意孩子有无脱水(嘴唇干燥、尿液减少、眼窝凹陷等)、腹胀、活动力差、高烧不退、大便内黏液血丝逐渐增加等现象,如有就应尽快就医,同时最好将宝宝的便便带给医生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