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哥曰|答疑:秦/宋PLUS DM-i为什么没有备胎?


百哥曰|答疑:秦/宋PLUS DM-i为什么没有备胎?
文章图片
百哥曰|答疑:秦/宋PLUS DM-i为什么没有备胎?
文章图片
百哥曰|答疑:秦/宋PLUS DM-i为什么没有备胎?
文章图片
百哥曰|答疑:秦/宋PLUS DM-i为什么没有备胎?

#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对于比亚迪打造的DM-i架构的几款新车评价一直不错 , 但有一个问题还是引起了一些车主的质疑 , 那就是秦、宋PLUS这两款热销车为什么没有备胎?对于没有备胎车的也能给出好评 , 这是不是有些违心(收钱)了呢?
不违心的是解释绝对不存在 。
对于备胎的解释您看这样行不行 , 个人与团队使用的汉DM-p、秦DM、唐DM这三款车也都没有备胎 , 这三辆车里除了秦的价格略低(七八年前以15万左右预算选择国产汽车实际也不算低)剩下的车是落地25-30万的选项……其实新能源汽车都没有备胎 。 咱们挑出几款知名度较高的车作为参考吧 。
Mode 3小鹏P7蔚来ES8理想ONE红旗E-HS9这五辆车里价格最低的是特斯拉的Model 3 , 最高的是顶配超过70万的E-HS9 , 旗舰版六十余万的ES8、增程混动汽车ONE都没有备胎 , 难道这些定位很高的车会特别在备胎上简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下面以个人使用中的汉DM为参考吧 , 先看这台车的后备箱 , 再看秦PLUS尺寸略小的后备箱下面是什么吧 。
图1:正常尺寸
图2:盖板下方的布局
汉作为中大型轿车的后备箱尺寸就是这样了 , 客观来说确实不算大 , 放我的折叠电动车之后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了;当然选择轿车图的也不是过大的后备箱空间 , 有这样的需求就去选SUV或MPV了 。
重点观察这台车后备箱盖板下面的配件 , 包括充气泵、补胎液和常规随着工具;充气泵其实是很小的 , 宽度要比最窄的高压轮胎(备胎为高压胎)还要窄 , 这就说明了这块除雾板的厚度不足以安装备胎 , 即便是最小的备胎也会进一步压缩后备箱的空间 。 尤其是想要体现出车企的态度还得用全尺寸备胎 , 那么后备箱的高度必然会超过乘坐区域的高度 , 空间还会进一步压缩 , 前者会影响SUV的平整度、后者会影响车辆的实用性 , 所以与其使用备胎不如使用补胎设备 。
新能源汽车除越野车和皮卡车以外 , 可以说都没有安装备胎的空间 , 这两种车型可以选择挂在底盘最后的底部位置 , 或者采用尾门后挂的设计增加备胎;其他车辆总需要考虑后备箱的空间问题 , 只是为什么后备箱的立体空间会比较小呢?原因当然是底盘位置有一组电池包 , 参考装备刀片电池的秦PLUS DM-i的透视图吧 。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尺寸很大 , 几乎都要贯穿车辆底盘;而且电池包并不是一个“累赘” , 它的功能包括与底盘集成为一体 , 用于提高车身的抗扭刚度 , 所以电池包的尺寸普遍都会很大 。 而汉DM-p、秦DM等车使用的电池组不是矩形 , 而是倒置的T型电池包 , 为什么大的一端要朝后呢?
这样的设计应当是基于前后车身配重的考量 , 车头本就有内燃机和变速箱 , 重量会大于车尾;在车轮尺寸(胎冠宽度、实际接地面)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前提下 , 决定轮胎摩擦力强弱的核心因素就是重量 , 也可以理解为轮胎承受的压力 。 那么把大的、重的一端靠车尾布局 , 前后车身的重量就会更加均衡 , 这对于车辆的操控能力是会有所提升的;而且DM-p架构在淘汰P3布局 , 驱动电机位于后桥、纯电模式为后驱 , 这也需要有更理想的重量配比 , 对于油电混合的全时四驱模式也能起到理想的提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