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反思有条件养育的困境,寻求新的养育方式

《隐秘的角落》爆火的背后 , 很多人看到了朝阳渐渐东升 , 开始反思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 影片开始朱朝阳符合大家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 , 就是成绩第一、表现乖乖、听话顺从、不给父母添麻烦 。
《隐秘的角落》:反思有条件养育的困境,寻求新的养育方式】可是随着朱朝阳打开那扇友谊之门 , 那个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渐渐黑化了 , 变成了坏孩子 。
埃尔菲·科恩:“道德成长的根基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 ”
三个孩子无意间录到张东升犯罪的视频 , 为了给普普的弟弟筹集30万医药费 , 三个孩子和罪犯周旋与狼共舞 。
严良和普普是孤儿 , 无法向大人求助筹集30万 , 我们可以理解 。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 , 不是孤儿的朱朝阳既没有向身家不错的爸爸要钱 , 也没有向相依为命的单亲妈妈求助 。 朱朝阳的行为正是有条件的养育带来的后果 。 这就提醒我们需要冲破有条件养育的困境 , 寻求新的养育方式 。
《隐秘的角落》:反思有条件养育的困境,寻求新的养育方式
文章图片
01什么是有条件的养育?
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通过观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可能会“热情似火 , 但并非孩子需要的那种爱” 。 对于孩子来说 , 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 , 要么是取得成就 。
有条件的养育就是让孩子驯服、听话、表现合乎父母的期待!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 , 将亲子关系变成了经济交易:孩子表现得合意 , 父母大加褒奖与鼓励;孩子表现得不合意 , 父母则以各种方式收回爱并施以惩处 。
朱爸爸对前妻生的儿子比较冷漠和忽视 。 朱爸爸是在牌桌上听牌友说起才知道儿子考了第一名 。 儿子的学习成绩是朱爸爸的炫耀资本 。 朱朝阳每次考第一未尝不是为了成为爸爸的骄傲 。
朱妈妈非常爱孩子 , 但她的爱令孩子窒息和沉重 。 她工作忙无法经常照顾孩子 , 可是她一有空就会做烧卖和蒸饺放冰箱 , 方便儿子食用 。 她每天都要求儿子喝一杯牛奶 。 她谈恋爱了 , 可为了儿子不想结婚不敢让孩子知道 。 她认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 其他的事情不需要懂 。
在这种养育环境里 , 朱朝阳成为了孤独的学霸 , 在学校受排挤 , 在家里也无法向父母敞开心扉 。
《隐秘的角落》:反思有条件养育的困境,寻求新的养育方式
文章图片
02有条件的养育有什么后果?
对于父母来说 , 一个好孩子 , 就是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从不给自己找麻烦的孩子 。
当父母将自己的这种想法传递给孩子以后 , 孩子就会变成我们眼里的好孩子 。 他们表面乖巧听话、学习成绩第一 , 但是在隐秘的角落却藏着惊天的秘密 。
美国丹佛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感觉自己为得到家长认可而必须达到某些条件的青少年 , 最终会变得不喜欢他们自己 , 相应地会导致其在进入青春期后创造一个“假我” , 换句话说 , 装扮成一个家长会爱的人 。 这种为赢得认可铤而走险的绝望做法通常伴随着抑郁和无助 , 会导致其与真正的自己失去联结 。
有条件的养育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不敢对父母敞开心扉说实话 , 因为害怕失去爸爸妈妈的爱 。 朱朝阳就是因为害怕失去爸爸的爱 , 才一步步滑入深渊 。 他渴望父爱 , 渴望成为父亲的骄傲 。
朱爸爸开车带朱朝阳去买鞋 , 在车上他问孩子:“你以前不是最喜欢坐前面吗?”镜头里朱朝阳看了一眼车上的全家福挂饰 。
后来后妈和妹妹来商场拦截朱爸爸 , 朱朝阳看着他们一家和谐有爱的画面 , 心里难过嫉妒又羡慕 。
《隐秘的角落》:反思有条件养育的困境,寻求新的养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