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量补钙危害多多


近日来,由于多有报道称“患呼吸道疾病的幼儿数量激增”,再加上气温变化大,很多家长为了“保险”起见,不敢再让宝宝停留在室外 。
这样一来,怎样才能确保孩子不缺钙呢?难道要拿钙片当糖吃吗?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其中99%的钙在体内与磷结合形成骨矿物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钙存在于其他组织和体液中,参与体内许多复杂的生理生化活动 。
钙对人体虽然重要,但有关研究提示,当成人每日钙的摄入量超过2000毫克时就会出现副作用,如尿钙排出增加、血钙升高、便秘等 。那么孩子呢?冬季由于户外活动少,孩子本来就容易出现缺钙问题,但关键是,怎样才能安全地补充这些人体必须的钙质 。
钙的吸收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意愿:补多少,也吸收多少;补得越多,吸收也越多 。钙在胃肠吸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宝宝当时的钙营养状况,受到宝宝体内活化维生素D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物质的调节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补再多的钙,也不能很好地吸收 。维生素D还能抑制肾脏对钙的排泄和促进旧骨的脱钙作用 。
一般说来,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进食正常的食物,不会引起钙过量 。
母乳、配方奶应是婴儿首选的补钙食物 。年龄较大一些的宝宝,除奶制品外,还可给予豆制品、虾皮、鱼肉等食物来补充 。
而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是安全补钙的方法之一
一旦发现钙过量,就应该停止补钙或者及时调整补钙的剂量 。通常只要将补钙剂量及维生素D剂量做恰当调整,钙过量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 。但是,骨骼的钙化一旦形成,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消除 。避免再次过量补钙和维生素D制剂,可能是延缓进一步钙化最好的措施 。
小心患上“鬼脸综合征”
对3岁的Tony来说,“嗯嗯”始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他总要每隔两三天才大便一次,而且大便时很困难,常常肛门裂开致使粪便表面“血迹斑斑”很是吓人 。更让爸爸妈妈惊恐不已的是,Tony的长相越来越“奇怪”——孩子的嘴变大了,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间距远,不时还有怪异的表情 。
其实,Tony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症状,都是由于严重超剂量盲目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而引发的“鬼脸综合征” 。
Tony自出生后一直属于超重宝宝,每次体检,医生都告诉Tony的父母,孩子存在缺钙现象 。因此Tony妈妈认为,自家孩子体重比同龄孩子高必然就需要补充比同龄孩子更大剂量的钙 。于是,她开始给孩子大量服用维生素D,甚至拿钙片当糖果吃……
要知道,这些做法不仅不科学,而且长期补钙过量对身体还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过量服用后,长期积聚在儿童体内,会引起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症状,而患血钙和尿钙的概率也可能增高,肾、脑、心和肺等脏器也有可能异常钙化 。
其中少数孩子长期严重补钙过量,就可能因此患上“鬼脸综合征”:
长着一张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间距甚远,表情也怪异 。这类孩子往往还伴有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疾病 。
不少家长除了给孩子喝奶粉,还添加两种以上的钙片,结果造成重复迭加 。
一般而言,6个月以前的婴儿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钙,6个月以后的婴儿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钙 。而在配方奶粉里,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经有600毫克的钙含量——这已经足够满足一个正常婴儿每日的钙需求量 。其实,一般真正缺钙的孩子多数为早产儿或巨大儿,这样的孩子才需要定期额外补充钙制剂,但也必须严格依照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