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安全面临“拦路虎”


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让药品适合孩子”活动,并公布儿童用药目录,提醒人们对儿童安全用药给予足够关注 。我国儿童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儿科疾病约占所有疾病就诊人数的20% 。近年来,在保证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方面、在儿童用药剂型的开发方面,临床医生和药物研究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然而,给药剂量不准确、相关用药信息不充分、药物剂型品种及规格单一、产品安全包装欠缺等阴霾依然存在,成为我国儿童用药安全面临的几只“拦路虎” 。
给药剂量不够准确
从生理结构的角度分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脏器尚未发育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 。“因此,把儿童看成是大人的缩影,从大小比例上看成是一个‘小大人’,而不考虑儿童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简单地以成人药量进行折算来用药,就很难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极易引起危险 。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教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对儿童用药安全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
周忠蜀教授认为,在对症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给药剂量对保证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剂量过小,难以保证用药的首要目的——有效治疗疾病;而剂量过大,可能会有毒副作用(尽管对肝肾功能的危害可能在短期内表现不出来),同时也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
临床上确定儿童用药剂量大多是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来决定,有些时候医生还会凭经验给药 。周忠蜀教授认为,其实,这些用药原则都不能单一考虑,否则都有可能导致用药剂量的不准确 。比如,按照说明书用药是医生应该遵循的准则,然而某些儿童用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只分年龄段写出给药的剂量范围 。
【儿童用药安全面临“拦路虎”】一个肥胖儿有可能超过正常的成人体重,在这种情况下仍按年龄给药,剂量势必是不够的 。她同时强调,千克体重是目前相对来说比较科学、方便的计算方法 。儿科医生在看病时头脑必须保持高度清醒,以免剂量换算错误导致用药不安全 。
然而,也有儿科医生向采访人员道出这样的苦衷:对儿童用药的剂量,药品说明书、教科书、药典等提法也不尽一致,导致在用药时很难有科学的依据,统一标准也是保证规范和科学进行儿童用药的重要措施 。
用药信息科学性不足
你不难发现,在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中会有这样的标识:
12岁以下儿童没有相关资料 。对此,周忠蜀教授说,这是因为儿童这一个体的特殊性,如取血困难、试验者难招募等导致其临床试验比较难以开展 。据悉,实际上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的开发,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处于尴尬境地 。近年来,就有非洲国家政府控告跨国药品企业利用儿童做试验开发新药的案例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儿科主任李松教授也谈到,目前的儿童用药基本上都是成人用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成熟后,加之与小儿治疗有关的信息,从而外延到被允许用于儿童的,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一些相关参数可能不适用于患病儿童 。另据介绍,国内很多药物在上报审批时,经常会使用外国对此药物进行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
但国内外儿童体质等不尽相同,临床研究结果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如果完全照搬也会存在风险 。
儿童用药的药品说明书和有关数据资料缺乏充足的科学性,其后果一方面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增加;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一些可能很有价值的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 。李松教授表示,对于这些药品尽管临床疗效不错,一般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自然不会固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