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三 )


还有人在不同场景下,由于显意识起作用,启用的智力资源和思维路径不同,导致行为模式也发生根本性变化 。
一个在单位文质彬彬的好员工,在家里辅导作业时经常打骂孩子 。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下,同一个人启用的不同思维模式,一个是单位员工身份思维,另一个是家长身份思维 。
有的人善于反思,那反思是什么呢?它是改善心智模式的一种自我迭代 。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心智模式改变命运 。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都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觉知到自己的心智模式 。
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元认知 。
2)元认知是转识成智的核心
什么叫元认知?
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认知策略和认知过程的调整与监控等 。
在元认知的强大作用下,心智模式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此岸模式、心智模式=根据已知处理未知的能力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 修行模式,心智模式=根据已知到达未知的能力 。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 彼岸模式,心智模式=已知与未知不二的能力 。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习与修行有什么不同?
  • 学习,是在已有的心智模式中获取知识;
  • 修行,是在未来的心智模式中获取智慧 。
所以,一个人只有觉知到自己的心智模式,才是真正的成长 。
4. 元认知与创新力的关系
  • 容易走出自我意识;
  • 一眼就能看到本质;
  • 心智模式持续迭代 。
转识成智是智慧统合输出的一个重要协同机制,将已知与未知、当下与未来、疑问与觉悟整合协同起来 。
转识成智是科学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厚积薄发的物质基础 。
三、禅宗创新力总结
禅宗大智慧与创新力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内容的核心就是下面这个公式:禅宗创新力=转知成觉× 转识成智 。
关于这个公式,我们再展开论述一下:
第一,禅宗创新力 。来自于对因果率的洞察力,来自反逻辑的直觉力,来自可落地的大智慧 。
这种可落地,指的是在心智模式在持续升级迭代,并运用到实际思想与行为中去 。问题是创新的核心,也叫种子,也叫真俗不二 。离开问题谈创新,就是不可落地 。
第二,禅宗创新力 。对智慧统合输入与智慧统合输出,都有非常体系化的方法论 。
念头管理的价值在于,既可以专注,提升工作效率;又能够出离,提升认知格局 。
元认知的价值在于,把经验提炼成直觉,把问题转化成种子,建立了自反馈自迭代自驱动的认知底层操作系统(自成长型心智模式) 。
第三,念头管理是禅宗创新力的起点,心智模式是禅宗创新力的终点 。
第四,转知成觉的核心是念头管理,而我执是最大的妄念 。提升智慧输入能力的关键,必须要破我执,从小我小格局走到大我大格局 。
第五,念头管理具有6大作用:第一组是提升工作效率(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要素) 。第二组是提升决策质量(情绪、定力、动机) 。
第六,转识成智的核心是元认知 。优化认知过程,调整认知策略,提炼认知规律,是提升智慧输出能力的关键 。
第七,心智模式具有3种结构 。
  • 习性智力:启发性心智模式,以行为模式为主导;
  • 结构智力:逻辑性心智模式,以思维模式为主导;
  • 觉性智力:觉知性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自我主导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行为习惯,都来自于不同的智力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