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晕轮效应里的“是”与“非”( 二 )


毕竟人们在人际知觉中容易形成以点概面或者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就正如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以自身的认知去扩大对方身上特别突出的点,就像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爱情,我喜欢你就喜欢你的所有 。
情怀或者说基于信任下的“表面性认知”是最容易扩散的,但也是最容易被打破的,爱屋及乌或许就将变成“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
对于“明星”主播来说,不是说不能“带货”,但是要做到的是对消费者负责,而不是来看行业火热,趁机捞一笔 。
不过,前有潘长江劝的“潘嘎之交”,张晓光卖酒被网友骂哭,老戏骨凭借着直播“声名扫地”;后有年轻一代戚薇的假货彩妆、舒畅的两位数黄金吊坠,消磨自身路人缘与好感 。自身多年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光环”或许一夜之间就成了“成见”,反而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
对于“商家”主播来说,直播带货更像是一场“是”与“非”之间的选择 。
直播的确可以给部分白牌商家增加“曝光度”,使得短视频等平台的公域流量逐渐转化为私域流量 。但是,前期对于推广的投放、以及投放回报比在没有结果以前都是一个未知数 。在直播带货这样的“人货场”中,最后能否立足还要看自身产品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
而对于主攻线下实体行业的商家来说,部分品牌在直播流量积攒的初期往往选择以远低于实体店与官方网店的价格去换取人气,但是这样做并非是一项“明智之举” 。
如若能以此“出圈”博取超额流量还好,但是如果仅仅是吸引自身原有老客户群体,直播销售中低廉的价格,不仅会影响自身实体店的销售情况,而且会降低老客户心中的品牌价值与形象,尤其是主攻年轻化的品牌,毕竟网络本来就是年轻人的聚集地 。
例如主打设计师风格的服饰潮牌Bosie,本身实体店的选择上大都是中高端商场,但是其抖音直播间为了换取人气,新品低至6折的价位,会引得使得部分顾客对其“品牌价值”存疑,对其实体店绝对是不小的冲击 。
当明星与网红带货频繁车,商家带货陷入“取舍”两难成为行业的消除不了的“普遍事件” 。
那么“爱屋及乌”,会是部分消费者对于直播带货行业产生自身的负面影响,并以弥散性传播,影响行业口碑,使行业陷入一种被动状态 。
就正如当下“社区团购”虽然火热,作为主打生鲜类平台却质量堪忧,使得很多消费者继续回归于线下购买生鲜必需品 。
直播带货行业也将会向此趋势,当消费者过了“好奇期”与“冲动期”,对于直播产品的实用性、实用性与质量有了自身的辨别,在良莠不齐的直播带货行业中,尤其是在主播的夸夸其谈里,往往负面会给用户带来更深刻的印象 。
尤其是面对于明星、垂直类大V、大主播,在负面缠身之中,无疑是消耗自身在粉丝群体里“权威性”的形象,对于主播与平台本身,无疑是口碑损失下的一场“慢性自杀” 。
三、直播带货,从“升级版拼多多”走向“拼多多降级”?【直播带货,晕轮效应里的“是”与“非”】当拼多多逐渐从被“嫌弃”到“真香”,与拼多多同样低价、拼单团购的直播带货以更直观的画面感、与主播们的信用背书成为人们心中的“升级版拼多多” 。
但是当下消费者们也伴随着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一同成长,逐渐形成了对于直播带货行业自身的判断力,在“频繁翻车”与“受骗经验”的戒备心理下,已经被消磨了诸多激情 。
不禁会提出质疑,直播带货“低价”与更值得“信任”的优势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