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其实在100多年以前 ,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特就发现了孩子们智力方面的差异 , 而之后 , 人们关于智力是天生还是后天的争议 , 就一直没有停过 。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曾做了一项心理实验 , 证明孩子的智力是可塑的 。
她把10-11岁的孩子分成了两组 , 两组进行同样的智力游戏 , 每一项游戏结束后 , 她就给第一组的孩子聪明的夸奖 , 而给第二组的孩子努力的夸奖 。
实验进行到后面 , 第一组的孩子因为畏难拒绝 , 第二组的孩子却更乐意做更多的智力游戏 , 因为被夸奖努力 , 他们就想更加努力 , 这样能获得更多的赞赏 。
孩子的智力是在学习中增长的 , 如果像第一组孩子 , 整天被夸聪明 , 那么很容易就产生固定思维 , 觉得自己天生就聪明 , 对于困难的事情不愿意尝试 , 自然就难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 而第二组孩子 , 则是用成长型的思维给予反馈 , 遇到的问题越难 , 他们越愿意努力尝试 。
文章图片
其实想要让孩子智力提高 , 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作用 。 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急着责骂 , 而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学会正确的做事方法 。
智力是可以提高的 , 对于成人也是一样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多半就是在于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的差异 。 面对同样的困境 , 不同思维的人 , 自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 一步差 , 步步差 , 差距也就会随着时间越拉越大 。
成长型养育需要克服这三大误区 。
日常教育孩子 , 家长最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 , 就是给孩子贴标签 。
3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叫人 , 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没礼貌 , 其实这只是孩子对陌生人没有安全感 。 孩子推搡拍打了一下同伴 , 大概率会被家长误会动手打人 , 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好 , 他还掌握不了打人和抚摸人之间的力度区别 。
如果这时候的家长给孩子贴上了坏的标签 , 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困惑 , 自暴自弃 , 与父母产生心理隔阂 。
文章图片
对于孩子来讲 , 负面的标签不能随便贴 , 正面的标签也是一样 。 对于孩子来说 , 夸奖也是有技巧的 , 千万不要随时随地就夸奖聪明和很棒 , 更不能说违心的话 , 匮乏的嘉奖词汇会让孩子缺少学习的动力 , 更会让孩子表示怀疑 , 自己做得并不好 , 爸妈却说很好 , 是不是在说谎话?
夸奖 , 一定要得当和细致 , 针对孩子的行为和具体的事情上进行正面反馈 , 而不是笼统地夸好 , 这样对孩子帮助更大 。
第二个误区 , 就是古语常说的不打不成材 。
我们的大脑有三个脑区 , 第一个是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存本能活动的本能大脑 , 第二个是控制情绪的情绪大脑 , 而第三个才是让我们拥有推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大脑 。
而打骂和体罚 , 通常刺激的是我们的情绪大脑 , 会让孩子感觉到恐惧和害怕 , 短期内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 , 但孩子并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 无法用理性思维来思考 。
文章图片
长期被体罚的孩子 , 很容易产生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 , 并且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 也会让父母和孩子缺少信任 , 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
最后一个误区 , 就是盲目的迎合夸赞孩子 。
辅导孩子作业 , 通常是让家长最抓狂的时刻 。 不能打不能骂 , 如果孩子做题反复出错 , 家长觉得或许鼓励孩子会有效果 , 但这种盲目的鼓励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到很沮丧 。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其父母大多数有这4个特征
- 不生孩子要“惩罚”,生孩子要奖励?教授的建议你生不生?
- 浙大教授建议,女孩的入学年龄应从7岁提前到5岁,理由很现实
- 清华退休老教授:天生“智商高”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4个特征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智商高低,从手就能看出来,不用非要等长大
- 清华教授指出:助力孩子未来成功重要因素,是父母的“三严两松”
- 斯坦福教授坦言:无知的家长才夸孩子你真棒,聪明家长这样夸
- 李玫瑾教授:寒假给孩子报兴趣班,不想白花钱,远离这三类
- 哈佛教授:快乐孩子有“6共性”,要在3岁前的两个性格关键期培养
- 李玫瑾教授:有女儿的家庭,要记住“养女五忌”,孩子将来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