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出错 , 家长却在一旁不停说着要努力 , 加油 , 你很棒 , 其实孩子听到这些是很无助的 。
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方法 , 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
这三大误区 , 是固定思维模式下的家长常见做法 , 规避以上这些误区 , 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
用对方法 , 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 , 更主动学习 。
《成长型养育》这本书中 , 一共详细讲述了7种成长型养育的方法 。
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两种方法 , 第一个是帮助孩子拆解难题 , 建立自信 。
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 我也经历了怒火中烧和大吼大叫的过程 , 结果是看到孩子委屈巴巴、眼睛含泪地看着我 , 嘴里还说着妈妈我不会 。
后来我冷静下来 , 认字、算数和写字这些事情我干了二十多年 , 自然是熟练得不得了 ,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 , 他才刚刚接触 , 记不住汉字、算不清楚、写得歪歪扭扭 , 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 我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这些事情太简单 , 从而责怪孩子不认真和不努力 。
文章图片
于是我更改了策略 , 如果汉字有记不住的 , 就尽量用象形文字演变的规律解释 , 实在不行就每天多认几遍 , 算数算不出来 , 就找一些方法 , 教会心算 , 写字写不好看 , 就一步一步来 , 用点数分拆法 , 先在方格中画点 , 然后将点连在一起 , 练多了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写了 。
家长要学会时刻运用成长型育儿的思路 ,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什么都会 , 我们必须给他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 适时地引导孩子运用一些策略和方法 , 孩子自然会达到一个个小目标 , 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
在养育中还有一个方法 , 容易被忽视 , 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和心理弹性 。
这几年新闻里的悲剧不少 , 孩子选择自残的方式让家长们困惑 , 如今不愁吃也不愁穿 , 物质条件如此丰富 , 为何孩子却出现了心理问题?
其实关键在于养育的过程中 , 有没有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 , 锻炼他们的受挫能力 。
毅力其实就是孩子的内驱力 , 当孩子对完成一个目标有着强烈的动力 , 那么暂时的失败并不会让他们放弃 。
文章图片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 孩子要面对许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 很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 , 孩子每一次的犯错都是绝好的教育机会 。
如果家长在日常养育之中 , 能够摆正心态 ,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 , 这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 同时引导和鼓励孩子对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 , 分步骤解决问题 , 当孩子完成目标时 , 要及时给予反馈 , 鼓励孩子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技能 , 要让孩子走出舒适区 , 多在挑战区学习 。 那么孩子自然能培养出坚毅的毅力以及超强的受挫能力 。
一个优秀的人 , 多半是喜欢挑战和经历考验 , 不爱用固定思维禁锢自己 ,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 , 而在固定型思维下养育出来的孩子 , 喜欢呆在舒适区 , 与认同自己的伙伴一起 , 不愿接受挑战 。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 必须要有成长型养育的土壤 , 而家长要做的 , 并不是控制孩子 , 而是划定一片天地 , 滋养孩子不断向上生长 。
我们的大脑里有着很神奇的神经系统 , 神经元和链接时刻都在变化 , 是发达敏锐还是迟钝 , 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持续学习 , 进行挑战和历练 。
养育孩子 , 对于父母来说 , 就是人生的二次成长 , 可以弥补我们很多的童年遗憾 , 让我们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 。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 , 我们其实是扮演成长道路上的伙伴 , 帮助孩子直面人生中的难题 。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其父母大多数有这4个特征
- 不生孩子要“惩罚”,生孩子要奖励?教授的建议你生不生?
- 浙大教授建议,女孩的入学年龄应从7岁提前到5岁,理由很现实
- 清华退休老教授:天生“智商高”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4个特征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智商高低,从手就能看出来,不用非要等长大
- 清华教授指出:助力孩子未来成功重要因素,是父母的“三严两松”
- 斯坦福教授坦言:无知的家长才夸孩子你真棒,聪明家长这样夸
- 李玫瑾教授:寒假给孩子报兴趣班,不想白花钱,远离这三类
- 哈佛教授:快乐孩子有“6共性”,要在3岁前的两个性格关键期培养
- 李玫瑾教授:有女儿的家庭,要记住“养女五忌”,孩子将来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