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面对孩子的叛逆,为什么建议家长“以毒攻毒”?( 二 )


那么什么是系统思维?就是将可能影响一个整体的因素尽可能的剖析罗列出来,再通过判断每一个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各自的影响权重,最终做出一个“最优解” 。
回到国王的故事,他的诉求是通过稳定的人口增长,达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繁荣 。那么“人口增长”就是一个需要分拆的系统,达成“人口增长”至少有三种途径:
A 提高生育率
B 降低死亡率
C 将其他国家的人口吸纳到本国范围内
这里C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选择,对应的方法包括发动战争等等,但本质上,C这条路仍然是一种比较粗暴的“加法” 。
A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是一个看上去理性的选择,但即便是不考虑“鼓励生育”到“意愿生育”之间的落差,A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只能作用于那些正处在生育年龄的人群(“鼓励生育”在那个年代甚至会给产妇带来更高的风险) 。换言之,A对整个系统的作用是有限的 。
循着这个逻辑再去看B,如果一个国家因为推行某种生活习惯,从而提高了公共卫生水平,这个效果几乎是全员覆盖的 。更何况单单是比较生老病死这几项,“生”显然是比“老病死”的达成条件要苛刻得多 。
结果在这样一个系统中,“茶”这个因素,“无意中”切中了B的核心,达成了一个看似很意外的良好效果 。
那么在这个系统中,“茶”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杠杆解 。
叛逆期|面对孩子的叛逆,为什么建议家长“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叛逆期|面对孩子的叛逆,为什么建议家长“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叛逆期|面对孩子的叛逆,为什么建议家长“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什么是“杠杆解”?
就是依照系统思维,在对系统的结构有了深入分析之后,选择的那个“乍看不相干却直指核心”的解法 。
与“杠杆解”相对的,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直接解”(也叫“症状解”、“表面解”),“直接解”的最大特点,就是表面看起来正好能解决问题的那个方案 。
还是拿系统来举例,比如在一个生态系统里,草要阳光,羊要吃草,狼要吃羊 。
叛逆期|面对孩子的叛逆,为什么建议家长“以毒攻毒”?
文章图片
现在有个部落的酋长爱吃羊肉,为了让羊变得更多,他下令捕杀狼群 。狼变少了,羊变多了,但同时草也被吃光了,羊因为没了天敌而缺乏运动,最终反而令羊群大批大批的死去,没死去的那些,也因为身上的脂肪变多而没有那么美味了 。
这是一个在生物课上经常被提到的案例,非常好理解,但是当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倾向于选择“杀狼”的方案,并且还死不悔改:如果发现羊在变少,那一定是狼杀得不够多 。
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找地方补课,如果发现效果不明显,那就去找更好的家教,然后花更多的时间补课 。
结果是什么?是付出了更大的成本,却没有得到对应的收益,甚至收益还可能下降 。
因为家长的这个思路完全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压力和情绪状态,可能才是成绩不佳的命门所在 。
这就是一个关于系统的悖论: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难解 。
这个悖论是由“直接解”造成的,想要破解这个悖论,就需要用到“杠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