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了百分之五的孩子( 二 )


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周昊只能继续待在幼儿园。不出门的时候,他就自己在卧室里玩一个可以唱歌、读诗的玩具。玩具里唱的儿歌他可以在玩具钢琴键上敲出来。
周昊对音乐的敏锐和天赋缓解了家人对未来的部分担忧。几年前,家人花3000元网购了一架钢琴。从此,周昊成了家里最了解、也是唯一了解钢琴的人。他知道弹哪几个琴键,可以还原出玩具和幼儿园里的歌曲;还能自己蹲在钢琴的底下,摸索着调节钢琴声音大小。
【 孩子|为了百分之五的孩子】建议
周昊的困境被綦江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助理康芮注意到。今年4月,康芮在一次公益诉讼巡查中,与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展开了一次交谈,了解到全校只有100多个残疾学生,其中还没有盲人学生。康芮感到疑惑,常住人口近80万人的綦江区不可能没有一个视力残疾的儿童,那这些孩子如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康芮所在的公益诉讼部门与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成立联合办案组,向綦江区残疾人联合会调取了全区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名单,发现全区6周岁到16周岁的残疾未成年共有597人,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的5倍多。根据残联提供的信息,他们筛选出了一批将近200人的调查名单,并决定首先关注一、二级重度残疾的孩子,他们猜想这一部分孩子去学校受教育难度更大。随后,6个人花费整整一周给这些孩子的监护人打电话,核实是否与初步排查属实。
一名智力三级残疾的14岁男孩,小学六年一直由外婆陪同着在辖区小学随班就读。小升初时,被中学老师以错过报名时间为由拒绝招收,一直失学在家。
一名肢体二级残疾的女孩,不能独立上厕所、走路。在学校读书的3年,一直由外婆陪读。日渐衰老的外婆已经抱不动长大的女孩,她最终离开了学校。刚离开学校时,老师上门送教,一周两小时的送教,后来,逐渐变成了一个月半小时。
綦江区教委在调查中还表示,部分残疾儿童、少年没有接受义务教育,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已经残疾了,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
一些聋哑孩子的家长固执地认为,孩子看起来正常就行了,“特殊学校不得行,跟到那些娃儿学,学那些手语,怪得遭不住”“把孩子教坏了,乱在教”“没去之前还能用嘴巴吼两句,学了过后话都不说了,就用手来比”。
在7月1日向綦江区教育委员会送达的一份检察建议书中,綦江区人民检察院针对这百分之五教育权受损的孩子现状提出了5点检察建议。其中一点指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尤其是盲人教育专业教师的招录和培养,他们认为,“即使现在没有人可以立刻享用,但并不能保证需要的孩子不再出现”。
在最开始展开调查的200多通电话里,检察院还发现了10余名从外地回到綦江本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残疾少年儿童,由于学籍在外地,长年没有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普遍早年跟随打工的父母去往外地,并在当地学校就读。在读书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变成残疾少年儿童。为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他们大概率只能选择回到户籍所在地的綦江本地医院。一部分孩子长期住在医院做康复治疗;一部分孩子走出医院就失学在家。
针对这一情况,联合办案组在检察建议书中强调要实施动态监测。教委需要健全一个辍学信息和情况保送的机制,及时掌握他们的就读情况。
綦江区教委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立即成立了整改领导小组,统计出2021-2022学年,全区适龄的残疾儿童少年666人,未入读义务教育待安置的学生79人,并在两个月时间里逐一对这些孩子进行安置。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区外就读的48名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