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家长们是不是曾经被孩子的某一个举动所吓到了?
比如:孩子常常对着一些空气说话 , 并且语气温和 , 没有任何的暴躁或自闭倾向 。 孩子就像平时和玩具或者同伴玩耍一般 , 除了对象是空气以外 , 其他的好像又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 。
再比如:孩子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甚至会多搬一张椅子 , 并邀请他空气中的朋友坐下和他一起吃饭 , 在吃饭中 , 偶尔还会跟空气中的朋友交谈 。
很多父母被孩子的这种现象吓到了 , 怀疑孩子是不是精神或者心理有问题 。 但是我要告诉妈妈们 , 其实这是孩子们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 并且这是孩子们正在成长中的现象 。
这种现象通常是称为孩子的假想伙伴现象!曾经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和数据统计 , 发现有60%多以上的孩子 , 曾经都患有"假象伙伴" 。 这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所谓假想伙伴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可见的 , 无外部食物依托的幻想伴从;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 被个体扶余拟人化特征的客观实物 。
家长对于孩子的假想伙伴有什么想法呢?
有绝大多数的妈妈都会说:"我的孩子是有问题了吗?""天啊!你有伙伴叫…我怎么看不见?"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长突然发现孩子们出现自言自语的状况都会有以上的反应 , 有一些家长是不会相信孩子们所说的假想伙伴 , 甚至会带他们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 即使他们的孩子非常抗拒 。
但是 , 家长们千万不能这么做!
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能慰藉他们的假想朋友 , 并且可能会造成不自信 , 自闭等心理等障碍 。
文章图片
孩子产生假想伙伴的原因
心理感到孤独
其实是当小孩子长期感到孤独或者无聊和委屈的时候 , 他的心里会出现一个假想伙伴 。 不同的幼儿 , 他们的假想伙伴是不一样的 , 比如有一些幼儿的假想伙伴是和他们一样同龄的小朋友 , 而有一些小朋友则会幻想出一些小动物们 。
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是十分需要人陪伴的 , 当家长们工作非常忙碌的时候 , 孩子们就会在家中出现假想伙伴 , 进而陪伴他们的无聊时光 , 有些幼儿也会通过假想伙伴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 。
一般来说通常拥有假想伙伴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 因为他们没有同龄的伙伴或者兄弟姐妹 , 可以在平日里陪他们玩耍 , 所以他们有其他可能会幻想出一些假想伙伴来陪伴他们 。
文章图片
环境的改变
有时候 , 孩子在换居住环境的时候 , 也会出现假想朋友 , 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安全感 , 但是假想朋友能陪伴他们度过不安全期 。 因此 , 孩子的这种需求性的行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是十分正常 。
据统计 , 大约在两岁半到三岁开始 , 有三分之二的孩子 , 在幼年时期会创造出这样的朋友 , 然后在五到六岁的时候消失 。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 父母不用太过紧张 , 而且孩子也知道不是真实的 。
文章图片
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们的"假想朋友"呢?
理解孩子的假想朋友
家长要理解孩子们有假想朋友这一现象 。
家长如果过分担心孩子的这种情况 , 反而会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 。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 。 而且通过和假想朋友的相处 , 他们的词汇会比较丰富 , 也比较有创造力、更加独立、擅长交际 , 更能与老师和小伙伴合作 。
- 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父母该怎么办?建议参考“空白效应”
- 孩子几岁开始有“性意识”?若这个年龄还不分床睡,会影响他一生
- 一犯错就躲起来?正向利用孩子的“羞耻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 如何才能让孩子更优秀?很简单,让孩子在童年“自由玩耍”就够了
- 逼孩子学艺术真的好吗?聪明的父母会先摸清孩子的“热爱”
- 以前的“丁克”家庭,坚决不生孩子,如今后悔了吗
- 新玩具只玩几天就不玩,孩子“三分钟热度”,父母该如何应对
- 玩具太多会破坏孩子“专注力”,想有效化解,要遵循这4步
- “那个危险,不要碰”,别让父母的担心毁了孩子的“好奇心”
- 孩子胆小?“逼迫”并不能让孩子勇敢,建议用“行为接触改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