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孩子们之间的这种打闹是难免的 , 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处理的方式与方法也是不同的 。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
文章图片
一、三岁左右打闹多是交往与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
此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打闹行为主要有两种 。 一是 , 他们也有社会交往的需要 , 当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时 , 想要与人交往时 , 就会前去拍打对方 。
由于自身的力量控制能力软弱 , 所以会用尽全力使向对方 。 这时对方就会感觉到疼痛不舒服 , 使被拍打的一方非常的不愉快 , 因此会被认为是打了别的小朋友 。
在这种情况中 , 孩子拍打对方后多数是以愉快的表情出现 , 当家长看到这种表情时 , 无需责备他们 , 因为他们真心是无意的 , 只是要与你友好交往而以 。
另一种情况 , 是孩子想要获得你的关注、关心 。 当孩子有索要关注要求时 , 都会释放很多的信息给家长 , 有的会不高兴 , 发点小脾气 , 沉默不语等 。 若这些信号都没被家长发现时 , 他们便会对家长表示不满 , 会走向家长突然拍打在家长的身上 , 有时会把家长吓一跳 。 有的家长也会认为孩子打了妈妈 , 打了爸爸 , 孩子很不懂事 , 其实不然 。
这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在发展 , 他们更多的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 , 喜欢在家长的注视下去玩耍 。
二、三岁到六岁左右交往探索模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与独立性都很灵活 , 发展的很好 , 大部分孩子已经走向幼儿园 。 在集体的生活中 , 难免会有这种打闹推拉的现象出现 。
主要源于 , 他们对物品的占有欲 。 当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 , 便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拥有 , 对于拦阻他们拥有该物品的人 , 他们会本能地要推开对方来获得 , 当对方不放手时 , 便会拍打对方直到对方感到痛疼放手才肯罢休 。
这时正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交往模式的关键时期 。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
文章图片
对于这种占有行为 , 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
1、阻止该行为
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方的孩子都要对这种行为说NO 。 在孩子的认知系统中让孩子知道 , 这种索要物品的方式是不被接受的 。
2.正确良性解读保护孩子的安全感
若是被侵方的孩子 , 家长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打回去 , 而是要为建构和保护孩子的安全感 。 良性解读刚才小朋友的行为 , 不是有意要伤害他 , 而是太喜欢他的玩具啦 , 所以才会不小心弄痛了你 , 说明你的玩具很受欢迎 。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 , 是受欢迎的 。 而不是告诉孩子别人是多么的可恶 , 别人是多么的坏总是在欺负着你 , 这样只会在孩子的认知系统中形成外界是可怕的 , 别人也是可怕的 , 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 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偏差 。
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 , 躲避远离有侵害别人行为的孩子是一种智慧 。 回击行为只会造成两败俱伤 , 没有赢家 。
3、及时纠正引导以免性格产生偏差
对于主动侵害别人的孩子 , 首先将他们抢来的玩具还给对方 。 不给孩子留下侵略的快感 , 以免他经常以此方式来获得 。
在家庭游戏中 , 设计被侵害角色 , 让孩子产生同理心 。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是否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
文章图片
通过绘本故事 , 加深孩子对打人、抢玩具的错误行为的认知 。
三、小学阶段的被打行为要适当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