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我们国家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父母了 , 大家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 , 买学区房、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 , 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 , 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 只为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 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 , 但是 , 是不是做了这些就能教育好孩子呢?并不是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文章图片
1、我们是否真的懂孩子么?
我曾认为:孩子像一团泥巴 , 需要我们去“塑造” , 我们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孩子需要竞争 , 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 , 保证孩子个个都想吃第一名 , 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孩子要坚强 , 不要动不动就哭 , 哭是懦弱的表现;孩子要懂得分享 , 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他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
后来 , 我发现我错了 , 以前“以为自己很懂”只不过是自以为是 , 静下心来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领会到教育的真谛 。 我仅仅看到了表象 , 没有看到本质;仅仅看到了眼前 , 没有看到未来 。 如果我们不懂教育 , 却以为自己很懂教育 , 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
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 。 如果不严格要求 , 他们很不自觉 , 上课不专心 , 有机会就整老师 , 甚至拉帮结派打架闹事;如果严格要求 , 他们又很抵触 , 不少学生出了心理问题 。 我想 , 这些都是由于孩子在幼年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 , 习惯、性格、品格、价值观出了问题 , 很多问题当时不会显现 , 遗留至小学或中学才显露出来 , 而到了那时 , 已经过了孩子的性格形成关键期 , 要改变就很困难了 。 打个比方 , 好比一条河流 , 在源头上出现了污染 , 我们跑到下游去治理能治理好吗?
谁对0~6岁阶段的孩子影响最大呢?当然是父母 。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 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 , 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 。 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父母 , 做父母也需要“岗前培训”和学习 , 否则你就只能把孩子养活、养大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文章图片
2、家长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毁掉孩子的创造力的
我女儿3岁多的时候 , 拿张纸在公园的长凳上画画 , 旁边两个约4岁的小孩很感兴趣的样子 , 围了过来 。 女儿给了他们纸和笔 , 大家一起画起来 。 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在一旁不断地“指导”孩子:“你看妹妹 , 画得多好 , 握笔握得多好 , 你应该这样握笔 。 ”边说边拿过孩子手里的笔示范 , 接着又告诉孩子 , 树应该怎么画 , 花应该怎么画……那孩子被妈妈这么一折腾 , 兴趣索然 , 丢下笔跑了 。 这位妈妈叹了口气 , 说:“这孩子就是这样 , 干啥都是三分钟热度 。 ”然后又问我 , “你家孩子画得很好呀 , 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说:“没有 。 ”这位妈妈追问:“那是你自己教的?”我说:“我也没有教 , 她喜欢就让她画了 。 ”
这位妈妈似乎不太相信 , 也没有继续解释 。 在她之前有很多家长也是这样的反应 , 他们认为 , 孩子不教就不会 , 必须得教 。 所以他们会教孩子画画、教孩子堆积木、教孩子玩游戏 。 他们很想看到孩子学会了某件事 , 比如 , 会画一幅画、会搭一座城堡、会做一道算术题、会认识几个字……他们急于看到学习的成效 , 但不重视学习的过程 。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 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教”法往往会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教”没了 , 这正是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事实上 ,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 他们喜欢探索 , 喜欢问“为什么” ,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 这些是我们无法教给孩子的 。 对于6岁前的孩子 , 我们要鼓励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 而不是急于看到成果或者急于让他们学到某个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