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是lu还是ru 汝怎么读( 四 )


但我更喜的还是豆腐花,在广东生活了十七个年头,我已经被南粤故乡的口味惯坏了 。如今回想起故乡,眼前出现的,除了一练澄澈的蓝天、躲在石缝中的青绿色螃蟹、过道狭长人影疏疏的老街,还有便是那处十字路口旁的大排档 。墙壁定然是灰灰黄黄的,服务员们来回走动,操着家乡话,大意是:“不要催,不要催,很快就好 。”马路旁人们围坐一块,场景闹哄哄,有的人擦肩而过,没想到就是隔着一条马路的熟人 。待到大清早,大排档休憩,另一个路口,卖豆浆的小店开始冒热气,早晨的湛江,是豆浆、肠粉、湖光奶和牛腩粉的天下 。

汝是lu还是ru 汝怎么读

文章插图

3.初中在一所叫培才的私立学校念书,从家到学校要二十几分钟,摩托佬不怕死的话,十分钟就到 。在湛江,马路上摩托佬一个接一个,皮具店传来《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笑声 。校内收拾东西的同学仔,津津乐道《廉江二摩强》,这是本地一个热门节目,有同名歌,不但摩托佬中意,我们班男生也爱听 。
那时我们喜欢谈论漂亮姑娘,尤其是热情奔放的,在广东,她们一般被调侃为“姣婆” 。姣婆原意是讲比较懂发骚的女人,有句话叫“又怕生仔又发姣” 。一般女仔不中意别人说她“发姣”,但如果是亲密的人,开开玩笑,倒也无伤大雅,毕竟大家都很喜欢起外号,四眼、鸡肠、肥佬、炮王、姣佬、菜头什么的,其中跟吃有关的外号不少 。
初中是一段相对无忧无虑的生活,血气方刚的本地生还有闲心打架、沟女,我初中时比较沉寂,那时自己矮个子,头发长,有点像《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仔(但没染发),在我们那,管我叫“女态”,就是生得似女仔 。我那时没读什么研究性别观念的书,只知道周遭男生,看不起长得像女生的男生,而我的观念,也随他们,所以当某一天,一个女生说我“似女仔,不似个爷们”时,我假装看窗外,内心却耿耿于怀 。
中考后,无忧无虑的日子结束了,我们都开始为高考发愁 。我的高中叫湛江一中,这里的同学大致可分为“本就在上面的”和“从下面上来的” 。“本就在上面的”是指初中就在市区的学生,“从下面上来的”泛指从偏远地区考入市重点高中的学生 。在偏远县区,很多家长不奢望孩子考进重点大学,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我高中有一位同桌就是从下面上来的,他告诉我他的初中生活,教学设施老旧,社会治安混乱,曾有学生走在路上,被蛊惑仔围打 。到了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大量飞虫大闹学堂,去食堂吃饭,还可能遇到小团体打架 。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无心向学,中考后就成为社会青年 。学校会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一两个班里,这些人是学校的指望 。
我经常从他那里打听故事,虽然都是湛江人,我们的生活却截然不同 。市区里的湛江安稳舒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线小城模样,海阔天清,气候宜人,适合慢生活 。但市区外的湛江就凶险许多,网络上流传的湛江黑帮轶事,多数在偏远县区,走私贩毒,深夜火拼,贾樟柯在《江湖儿女》里描绘的黑社会景象,就让我想起了老家的古惑仔 。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粤西的黑恶势力横行霸道,外省人来这里都要小心翼翼 。
从初中到高中,我喜欢上两件事 。一件是踢球,一件事写作 。中学的时候,刮风下雨天,我也会去球场练球,有时候没有球,就踢塑料瓶,用鞋子或包包摆两个小门,把塑料瓶踢进门,就算得分 。
高中文理分班,文科班组不起球队,爱踢球的人就以外援的形式,加入认识的理科班球队里 。我参加了两个赛季足球联赛,前一次帮助球队拿了亚军,后一次收获冠军 。我加入的第一支球队名叫“城管”,到了第二个赛季,我们的球队曾取名“刚果”,和一个非洲国家重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