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升阳散火汤的功效( 三 )


临睡前人的阳气将要进入身体内部,阳加于阴,如果身体内部的阴液不足以抵抗阳气,那身体就会发热,也就是说基本的病理基础是阳气过旺或者阴偏亏 。
可见脾阴虚是有可能的,但机会不大,我们常见到的手足心热的情况主要见于,心肾阴虚,脾胃受损,饮食积滞,湿热太盛 。
前两种情况是虚证,后两种是实热证 。
心肾阴虚是最常见的情况,现在人工作压力大,喜欢熬夜,普遍喜欢重口味饮食,这都是容易耗损阴液的,这种情况中老年人多见,治疗思路是要填补心肾阴血,可以选择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 。
古时因为物质匮乏,吃不饱,饥一顿饱一顿,大部分人脾胃受损,现代也有很多,跑业务的年轻人需要陪客户,不免要饮酒,有些人喜欢暴饮暴食,这样很容易把脾胃给损伤了 。脾胃受损,气血乏源,气虚而发热,尤其是手足心发热 。脾胃论里李东垣用升阳散火汤来解决 。
小儿的脾胃功能不足,有些长辈违背小儿喂养的原则,让孩子吃的过多过饱过杂,造成营养过剩,脾胃天生不足的孩子恐怕就要积食了,消化不了的食物堆在身体里边就会发热,表现在手脚心上 。当然成人也有这种可能性,治疗的话以消食化积为主,积滞没了,热也就消失了 。
经常看到喜欢饮酒的人,手掌心是红色的,摸起来也热烘烘的,他们普遍湿热炽盛,湿和热结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而且热都是伏藏的,在下午或者晚上才会发表现出来 。要治疗的话首先要忌口会引起湿热的饮食如辛辣煎炸烤炙酒品,再清热祛湿 。
总之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要想弄清具体原因最好是找中医大夫把脉看看,找到最适合你的解决方案 。
《濒湖脉学》为何感觉没有疾脉的歌赋和体状诗?脉学七言诀
■浮脉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
■沉脉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
■迟脉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
■数脉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