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升阳散火汤的功效( 五 )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珊足力迂 。
■芤脉
体状诗: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
■弦脉
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痂查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
■革脉
体状
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相类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
相类诗:见芤、牢脉 。
■牢脉
体状
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
相类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颓症痂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
■濡脉
体状诗:孺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
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痾 。
■弱脉
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
相类诗:见濡脉 。
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
■散脉
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
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
■细脉
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
相类诗:见微、濡脉 。
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
■伏脉
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才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
相类诗:见沉脉 。
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敞寒温里莫因循 。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
■动脉
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
■促脉
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
相类诗:见代脉 。
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