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究竟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女性才愿意生娃?( 二 )


文章插图
(网上生育后重返职场的女性遭遇的艰难不计其数)
我认识的一位妈妈本来要升职成为公司中层领导,但上司得知她怀孕后果断撤销了升迁通知。生育后的五年里,她没有调过职级,领导给出的理由很直接:因为你生了一个孩子,我们不确定你能否胜任。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女性因为生育而遭遇的职场停滞也屡见不鲜。
美国有个名为Pregnant Then Screwed的网站,上面写满了女性在怀孕后所遭遇到的来自单位的各种歧视经历:怀孕30周还要在公司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怀孕没有奖金可拿、全职工作多年产假却没有薪资领、生育后想回原岗位却被男同事顶替……

产假|究竟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女性才愿意生娃?
文章插图
几乎全世界对生育的女性在职场上都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使得女性在陷入育儿和职场两难困境时不得不面对三重困难:
怀孕前,为了就业或者工作晋升不得不隐孕、甚至延迟/放弃生育计划;
公开怀孕后,需要面对就业单位施加的各种压力和歧视;
生育后,职位难保、升迁困难;对一些想要换工作再就业的妈妈来说困难重重,就算顺利找到工作,职场同事和领导也不会把妈妈当“正常”员工看待。
越来越多女性迫于职场环境不得不在怀孕后或生育后辞职被迫全职;而那些勉强维持住工作与家庭不崩溃的职场女性,在夹缝中苟延残喘、身心俱疲。在养儿育女、为人类繁衍做贡献这件事上,最终受到惩罚的几乎都是女性。母职惩罚几乎是每个打算当妈妈的女性终将遭遇的困境。
为抵制产假过长,女性曾奋起反抗延长产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人母的困境,反而会如阿莉莎·夸特(Alissa Quart)在其著作《夹缝生存》中所说的那样:使女性将得来不易的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打回至封建父权家庭模式。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凯特琳?柯林斯(Caitlyn Collins),在《职场妈妈生存报告》里通过走访德国,调研那里的育儿福利和妈妈们对这些福利的态度。德国的产假和育儿福利有多诱人:
上班的妈妈休满带薪产假三个月之后,以一个家庭为单位的一对父母可以共计再休三年的育儿假(Elternzeit),期间政府帮你支付相当于税后工资的65%的补助金(Elterngeld);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儿童津贴”、“家长补贴”或“家长津贴”在家长休育儿假期间拨发,以补贴养育子女的开销,具体数额由家长之前的平均净收入决定;即使有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并无工作,那么当他们在家休育儿假时可以获得一笔固定数额的“家长津贴”,”
休假长还有钱拿,看上去这样的养娃条件应该无可挑剔了吧?并非如此!
德国的妈妈们都认为女性必须得在孩子出生之后休八周产假,这是为了保护妈妈的健康,但过长的产假、育儿假以及现金补贴制度,事实上削弱了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德国没有男性休产假和育儿假的强制规定,德国的传统也是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即使有产假极少德国男性会去休。雇主因为休假而不得不支付的开销都与妈妈而非爸爸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怒气也因而全都冲着职场妈妈而来。长此以往,这对女性雇员是很不利的。
这些福利政策被德国妈妈叫作Herdpr?mie,意思是“锅灶费”——政府付钱让女性待在厨房里,它们会抑制女性参与到劳动力队伍之中。
另一方面,对女性来说有一份带薪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向她们的伴侣传递的信息是男性也应该分担育儿和家务。如果女性生产之后在家待得太久,她可能就此陷在各种家务事中无法脱身。毕竟很少有在家带娃的女性能把家务从中摘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