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怎么办?
在全球范围内 , “多动症”患病率大约为5% , 意味着20个儿童中 , 就有1个存在“多动症”;男女比例为3:1左右 。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 , 很多家长会开始焦虑孩子“专注力”的问题 , 也很担心孩子上了小学后 , 长达30-40分钟的一节课让孩子感觉乏味 , 出现坐不住、听不进去等情况 。
那么 ,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吗?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啊?
今天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就来跟大家聊聊“多动症”和“注意力”的相关知识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01
认识“多动症”和“注意力”
认识“多动症”
“多动症”其实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疾病诊断名词 , 而是一种俗称 , 常被用来形容有明显好动情况的孩子 。 真正的具有医学诊断意义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 , 简称:“ADHD”) 。
“多动症”的表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比较常见的儿童期疾病之一 , 不仅表现为多动(如常常发呆、走神、上课听讲无法专心、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畏难情绪持久而强烈、无法坚持到底等);
还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如坐不住、小动作多、难以安静、容易插嘴和打断别人等) 。
哪些因素会引起“多动症”?
虽然对每一个小孩而言 , “多动”和“注意力缺陷”可以同时存在 , 但两种的表现度(即:严重程度)却并不完全一致哟 , 也即:有些小孩临床表现以“多动”为主 , 有些小孩临床表现以“注意力缺陷”为主 , 反之亦然 。
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常常伴随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 , 家长和老师经常会把这些情况当作孩子的品行不好或心理出现问题 , 甚至用更严厉的管教、惩罚等不合理的方式对待 。
其实 ,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 , 它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 , 大脑掌管注意力和自控力的区域先天发育缺陷 , 或某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分泌障碍(失衡)所导致的 。 所以有时候孩子并非自己主观地不想表现好 , 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
温馨提示:许多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孩子都多多少少存在以上的所谓的“多动”或/和“注意力缺陷”现象 , 但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 其实这属于一种“生理现象” , 并不是我们常人靠主观判断和想象来决定小孩有无“多动”或/和“注意力缺陷” , 而小孩是否有真正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所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需要进行严格的专业筛查、评估和诊断 。
【孩子好动怎么办?】“注意力”和“专注力”是什么?
注意力: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专心而持续进行活动 , 同时忽略外在环境对视觉、听觉及触觉等之干扰的能力 , 是影响儿童学习过程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 即心无旁骛 。
孩子从出生开始 , “注意”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 遵循一个从“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的过程 。
文章图片
A.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 , 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过程 。
特点:外部刺激引发的(往往是);无需意志努力的、相对被动的 , 比如:孩子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 他很自然地会抬起头张望;
B.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 ,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过程(即我们常说的“专注力”) 。
特点:有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的、相对主动的 , 比如:孩子练习弹钢琴时;学英语时;写作业时等 。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