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儿医说】还在用食物安抚孩子的哭闹吗?当心情绪性暴食

ml>最近我们收到一封私信:
【 孩子|【儿医说】还在用食物安抚孩子的哭闹吗?当心情绪性暴食】“您好!我的宝宝一岁半了,原本宝宝出门都很乖,最近出门异常困难,不愿意穿鞋也不愿意穿外套。爷爷奶奶拿着饼干哄他才行。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好?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帮这位妈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岁半的宝宝自主意识开始萌芽,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有些小叛逆了,比如说突然就不愿意配合穿外套。如果爸爸妈妈强制给宝宝穿,宝宝会用大哭大闹来反抗。
宝宝哭闹时用吃的东西来安抚是家长们常用的一招。这样一来宝宝通常会转移注意力,可能瞬间破涕为笑。

孩子|【儿医说】还在用食物安抚孩子的哭闹吗?当心情绪性暴食
文章插图

危机貌似解除了,可是这样真的对吗?
首先来看看研究怎么说!
美国加州大学学者Braden和他的团队对106名8-12岁儿童进行儿童情绪性进食和喂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通过食物来安抚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且膳食摄入的情况更差[1]
此外,还有一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的队列研究发现,通过食物来安抚儿童与儿童发生肥胖相关的饮食行为有关系[2]。举个例子,通过食物来安抚,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在不饿的时候也吃东西[2,3],这样可能会造成食物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
总的来说,如果家长使用食物来调节孩子的情绪,这些宝宝更容易出现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
那这是什么呢?

孩子|【儿医说】还在用食物安抚孩子的哭闹吗?当心情绪性暴食
文章插图

首先,在婴幼儿时期,什么时候吃饭是由家长来控制的,如果在不饿的情况下给孩子食物,就会让孩子觉得食物有“奖励”这样的性质。比如说信中提到的,给了饼干宝宝配合,就会让宝宝觉得这是配合的奖励。
此外,通过食物来安抚孩子,会让孩子将食物和情绪上的舒适相挂钩,而这种现象通常就会导致情绪性地多吃。
长此以往,孩子不会将饥饿和饱腹感作为吃或是不吃的信号,而是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看到食物作为吃的信号。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问题叫做“情绪性暴食”,这种问题不仅会对心理造成伤害,也会给身体带来问题。所以为了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强烈不建议家人在宝宝哭闹时用食物来安抚。
回到这位妈妈的问题,既然宝宝不能用食物来哄。那如果宝宝哭闹不配合怎么办呢?我们来支招。
就是设立规则+转移注意力。设立规则当宝宝不愿意穿衣服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宝宝我们出门要穿外套了,你是想先穿左手还是先穿右手?”
这句话里面首先明确了“出门要穿外套”,要肯定地表达需要宝宝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设立规则。
如果我们问:“宝宝,我们要不要穿外套?”宝宝回答“不穿”,爸爸妈妈就会说:“必须要穿”“不穿不行”......爸爸妈妈觉得很烦躁。宝宝也会觉得很沮丧,因为我们征求了宝宝的意见,但是又不同意他/她的意见。

孩子|【儿医说】还在用食物安抚孩子的哭闹吗?当心情绪性暴食
文章插图

提供选择,转移宝宝注意力给宝宝提供的选择不要多,两个就好,这样比较符合这个阶段宝宝的年龄认知发育的特点。通常在给宝宝提供选择以后,宝宝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去做选择上面了。让宝宝选择以后可以按照宝宝的选择来帮他穿,会让宝宝感觉到他/她的意见受到了尊重。
穿好以后记得要表扬:“宝宝刚才很配合妈妈穿衣服”。用积极具体的表扬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