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体质养生是什么 中医养生七原则( 五 )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
这些古人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从小雪节气开始,气温会逐渐下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天 。但是,今年的小雪似乎不太“冷” 。这是为什么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谭超副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 。
结合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每年的主运和主气都是基本不变的,但客运和客气是变化的,因此,客运和客气就决定了每年气候的差异 。
六气的客气中,又有「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司天之气为当年第三气的客气,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气为当年第六气的客气,主管下半年 。
2022年壬寅年的运气特点决定其气候特点,大运是木运,而「壬」又为阳干,故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
因此,壬寅年六气以风为主,不仅全年风大,而且还会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导致气温相对偏高 。尤其是三之气从小满到大暑,主气和客气都是少阳相火,因此,今年夏天气温较高 。
而终之气是从小雪到小寒,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木运太过之年风气盛导致气温相对偏高 。但是主气太阳寒水已至,虽然今年的小雪节气暂时还不冷,但是,寒冷还是很快就会来临了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谭超副教授介绍,小雪养生,还应御寒补肾 。
小雪御寒、防寒
遵循《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原则“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小雪节气要注意保“三暖”——头暖、背暖、脚暖 。气温下降后,出门最好带上帽子,穿上轻羽马甲和厚厚的棉底鞋 。
中医学认为 “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受了寒,伤了阳气就容易头痛;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之处,而“太阳主一身之表”,易受寒邪侵袭而诱发感冒;脚位于身体远心端,阳气相对不足,脚一旦受凉,将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冬天要尽量做到让自己“脚暖一身暖” 。
驱寒
小雪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冷,不少人仍会受寒 。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可以导致痛、呕、吐、泻等多种疾病,再者寒性收引,最易凝滞血气,可以引起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甚至风寒湿邪入侵人体引发关节疼痛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谭超副教授介绍,小雪节气,为了驱寒,可以适当运动 。
中医学认为“动能生阳”“久卧伤气”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天气冷,手脚凉的时候适当地活动一下肢体,跑两圈,蹦跳几下,全身就会暖和起来,这就是阳气通达于四肢的表现 。
冬天不用做剧烈运动,只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或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之类的传统****** 。在运动过程中让自己微微出点汗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脏腑功能,在驱寒同时让湿邪通过汗水排出体外 。
小雪补肾
“肾者主蛰”,在四季当中与冬季相应 。小雪节气后天气会逐渐变冷,寒邪有可能伤气、伤阳,尤其是累及肾阳 。因此,冬季补肾首先要补肾阳,但是不可峻补,一通猛补,而是要徐徐图之,养生之道,贵在坚持 。
根据五色入五脏的观点,黑色可入肾 。小雪节气,可以适当食用黑色食品,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熟地、桑葚等药食达到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的目的 。
这些黑色食物不仅营养丰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冬季服用正是肾脏当令之时,这时食补的效果也会更好 。
有些人到中年后就变得大腹便便,水桶粗腰,明明节食,却喝水都会胖 。“腰为肾之府”,其实,有些肥胖与肾虚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