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格局”听起来高大上,落在育儿中就是这些小细节

今年,网上很流行这样的2句话:
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
关于格局,我的理解就是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以及根据自己所有的认知做出的选择 。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大的“格局”?比起刻意培养,我更常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
孩子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平时认真对待孩子的疑问,能从长度、深度、广度“三个度”中回答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疑惑,一点点提高他们看待事情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对自己的育儿目标有更清晰的理解 。
这几个问题,相信你也有遇到过 。

孩子问:某某家有钱吗?我们家有钱吗?
学龄前孩子开始问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其实不是真的在问家庭财富,更多的可能是比较 。
在“财富”的概念萌芽期,我们好好回答不但可以激励孩子树立健康的金钱观,甚至可以成为孩子努力的目标 。
1、正常化对待,简单解释
即使客观上家庭条件和别人有差距,家长首先不要觉得有自卑、打压的心理,甚至欺骗自己物质不重要 。
当女儿第一次有了关于金钱的疑问,我没有用大人的定义给予解读,而是根据孩子已有的认知,给了她简单的解释 。
你觉得,有钱是什么意思啊?——反问孩子,理解清楚在她心目中这个定义是什么 。有钱就像Wyantt家里有一辆大车一样,他说那辆车就像消防车那么大 。我们也有一辆车对吗?也许没有消防车那么大,但足够小D、爸爸和妈妈一起坐着出去玩,去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也很开心很幸福对吗?
2、帮孩子树立多元价值观
对物质的敏感其实不可怕,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过于单一的价值观,把钱、职位、成就,这些世俗意义的成功当成全部的追求 。
和孩子多谈论除了金钱外更多幸福感、成就感的来源,比如,感恩、给予的快乐,带着孩子拓展对于价值、幸福、意义的理解,类似:车子、房子,有些东西够用就行,
做完这些,也许你的孩子还是会对金钱敏感(甚至攀比),这时候父母其实不用那么在意,当他们已经拥有了多元的价值观,即使还会比较、向往物质,也已经会慢慢明白物质不是唯一的价值来源 。
总结一下,我不是去堵住“攀比/物质”这一头,反而是提升“幸福感/多元价值“另一头 。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起点?想明白这两点都能扩展格局

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能太笼统地回答这个问题,尽量用具体的、孩子在乎的、能直接感受到的事情做类比,告诉孩子学习的好处 。
关于人为什么要学习:
从出生开始,你就是个好奇宝宝,我们逛商场、到游乐场玩,你停也停不下来,充满热情地去发现很多大人会忽略的东西 。这个你忍不住想去看看的过程,带着你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学习”——它最大的好处:替你把通往这个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
关于人为什么要学习不喜欢的事物、不喜欢不可以放弃?
想想有时候你发火,说讨厌爸爸妈妈 。可是爸爸妈妈并不生气,因为我们知道,你那时的“不喜欢”是假的,只是暂时的 。“不喜欢”经常是一种暂时的感受,大脑非常狡猾,它偷懒的方式就是迷惑你的心,制造出你以为你真的不喜欢的假象 。假如你因为难、不喜欢而不想学认字,好多有意思的绘本和书就读不了,假如不喜欢数学就放弃了,那你就不会算账,也买不了自己心爱的玩具了 。
如果不喜欢就放弃,那我们永远没办法学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