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二 )


后来因为这个著名的实验 , 延迟满足的大名火爆了爸妈圈 , 很多父母都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但是 , 有不少家长却理解错了延迟满足的真正意思 , 反而坑了娃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其实通过概念我们就能看得出来 , 延迟满足是一种主动的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 要从孩子本身的意愿出发 。 比如孩子正在看动画片 , 我们告诉孩子:“你如果能连续5天不看动画片 , 我可以奖励周末带你去迪士尼玩一整天 。 ”然后让孩子去选择现在接着看动画片 , 还是现在不看 , 坚持到周末去迪士尼玩 , 要把控制权交给孩子 , 让他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 延迟满足的能力才会得到锻炼 。
而不是孩子哭闹着要玩具 , 家长表示“我就是不给你买” , 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权利 , 只不过是被家长硬逼着“被延迟满足”了而已 , 不但无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 反而会让孩子内心对需求的感受更加强烈 , 这种小时候造成的物质“匮乏感”甚至可能伴随一生 , 很多人因此感叹自己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心穷”的毛病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不止“匮乏感” , 各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孩子肚子饿了要喝奶 , 就不马上给他喝 , 等个5分钟 。
孩子要买玩具车 , 骗他说下次吧 , 也许他很快就忘了 。
孩子闹脾气要哄 , 先不要管 , 让他闹个够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很多家长并不知道 ,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 , 当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时 , 他们想的不是“我要忍耐”和“我要等待” , 而是“爸爸妈妈怎么这么冷淡 , 是不是不爱我了?”或者“我又哪里做错了 , 惹爸爸妈妈不高兴了?”
久而久之 , 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就会不断减少 , 因为知道不会被满足 , 所以越来越少向父母索取 , 甚至会怨恨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差” , 导致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 影响家庭和谐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此外 , 经常求而不得 , 孩子还会变得没有安全感 , 在人际交往中 , 由于害怕失去 , 会自卑 , 会斤斤计较 , 难以受到他人的欢迎 。
延迟满足不是“不要满足” , 家长不能曲解其中的含义 , 更不能盲目效仿 。 孩子饿了不喂、摔了不扶、哭了不哄 , 以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来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和忍耐力 , 只会让孩子深受其害 , 内心压抑、痛苦 , 长大后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家长这样做 , 孩子才更愿意等一等
真正的延迟满足 , 是孩子主动延迟 , 而非被动延迟 。 在面对选择时 , 家长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 而不是帮他们或者逼他们做决定 。 让决策的主体回归到孩子身上 , 才能让他们变得自律 。
而且 ,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 , 家长要区别对待 。 3岁之前 , 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感的关键时期 , 对于孩子提出的需求 , 父母应该尽量满足 , 才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 3岁之后 , 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强烈 , 必要的时候 , 家长可以让孩子等一等 , 或者给孩子更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在实施延迟满足策略的过程中 , 为了避免延迟满足变成刻意延迟 , 家长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