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小区文具店门口 , 一个3岁左右的宝宝在地上打滚 , 鼻涕眼泪流了一脸 。 宝宝的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淡定地“看戏” , 丝毫没有哄孩子的意思 。
一个路过的阿姨看不下去了 , 走上前问道:“宝宝哭得这么厉害 , 你们怎么也不哄一下?”宝宝的妈妈尴尬地笑了笑 , 说道:“阿姨 , 这叫延迟满足 , 等他哭够了 , 我再哄他 。 ”
阿姨一脸问号 , 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 摇摇头走开了 。 我站在不远处 , 心疼地看了一眼宝宝 , 深深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还有多少娃被延迟满足坑了……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延迟满足”是个好东西 , 可惜很多家长都理解错了
家长们 , 你们家的娃是不是经常会有以下情况:
肚子饿了就要马上喝奶、吃饭 , 一刻也不能等 , 否则就哇哇大哭 , 又吵又闹 。
在玩具店看到想要的玩具 , 就赖着不走 , 要求爸爸妈妈掏钱买 。
家里的零食总想着一次性吃完 , 一点儿也不能留 。
面对孩子强烈的索取欲望 , 有时候家长会很头疼 , 觉得孩子太过急躁 , 没有忍耐力 , 或者是认为孩子被惯坏了 , 应该“受点教训”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于是 , 有的家长就故意考验孩子 , 先任由孩子哭闹 , 等到时机成熟了 , 再满足孩子的需求 。 也有的家长 , 为了稳定孩子的情绪 , 会用“下一次”“以后”“等你长大了”等话术哄骗孩子 , 无视孩子的需求 。
慢慢的 , 孩子好像听话了 , 不再总是任性地哭闹 , 也不经常要求买玩具了 。 家长以为是“延迟满足”奏效了 , 其实并非如此 。 这些做法 , 不是延迟满足 , 而是刻意延迟 。
延迟满足是社会学上的一个概念 , 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 比如动物除非是吃饱了 , 否则只要还感觉到饥饿 , 有食物的情况下一定会接着吃 , 直到把所有食物吃光;但人类即便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 , 也懂得忍耐着不去吃种子 , 留着春天播种以待秋天收获更多的食物 。 正是有了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 , 人类才懂得制定长远的目标 , 去做一些宏大的事情 , 而不是被眼下的欲望所支配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延迟满足确实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 延迟满足能力更强的孩子 , 有着更强的忍耐力和抗挫力 , 注意力更集中 , 不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 在面对选择时 , 能坚定地追求自我目标 , 不受干扰 。
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 他找来一些孩子 , 分别让他们独自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 , 桌子上的托盘放着一颗孩子们爱吃的棉花糖 。 他告诉孩子们 , 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到托盘里的棉花糖 , 或者选择等他回来再吃掉 。 如果选择等到他回来再吃掉棉花糖 , 将会再得到一颗棉花糖的奖励 。
结果 , 有2/3的孩子无法抵抗眼前棉花糖的魅力 , 几分钟之内就把棉花糖吃掉了 。 只有1/3的孩子强忍了15分钟 , 等到他回来才吃掉棉花糖 。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淡定“看戏”?被误会了的“延迟满足”太伤娃
文章图片
20多年后 , 沃尔特·米歇尔对参与实验的孩子们进行了追踪调查 , 发现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 , 几乎都成了优秀的人 。
沃尔特·米歇尔认为 , “棉花糖实验”对孩子们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 。 孩子们要想再获得一颗棉花糖 , 就需要主动想办法 。 有的孩子捂住自己的眼睛不看棉花糖 , 有的孩子离开座位去做其他的事情……最终 , 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棉花糖 。 所以 , 自控力强的孩子 , 可以抵住诱惑 ,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 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