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为消除性别歧视,举动引起网民不满: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文|秘籍君
今天看到一报道 , 这两天tai湾省因为“外公”“外婆”的称呼问题 , 被tai湾人民所不满 。 有些人因此评论: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 , 近两日wanwan那边掀起一波关于性别平等话题的争议 , 其中台教育部要调整在辞典中外公、外婆、外祖父、外祖母的释义 。 因为这些是女方父母 , 称呼中却带着“外”字 , 明显有性别歧视的意味 。
某地为消除性别歧视,举动引起网民不满: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文章图片
某地为消除性别歧视,举动引起网民不满: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于是他们决定 , 将辞典中关于外公外婆的称呼统一加上备注:今亦称阿公、阿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爷爷、奶奶)、祖父、祖母 。
于是某政要发文大赞 , 说这已经向孩子们说明了 , 不论是爸爸的爸妈 , 还是妈妈的爸妈 , 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内外之分 , 都是祖父、祖母 。
她还宣称此举可以促进男女平等 , 多家媒体也力捧 , 说这样“能改善性别歧视” 。
不过 , 民众们持何意见呢?
某地为消除性别歧视,举动引起网民不满: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文章图片
◆纳闷 , 叫个“外公外婆”就是性别歧视了?
不少网友说 , 听到这么个调整法案 , 自己真心是一头雾水 。 不晓得千百年来一直叫“外公”“外婆”怎么就是性别不平等了 。 难道就因为这个“外”字?
要知道 , 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最大区别 , 不是在称呼 , 而是在于家庭结构 。 因为我们默认 , 从孩子的视角看 , 外公外婆跟我们不是一家人 , 而爷爷奶奶才是 。
这不仅体现在我们的各种俗语“外甥是狗 , 吃了就走” , 还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你是老X家的人 , 有事找你爷爷奶奶去!”
但实际上 , 如今外公外婆的付出并不比爷爷奶奶少 。 不少家庭里 , 孩子从小是外公外婆帮着带大的 , 等孩子一长大 , 外公外婆结束看管任务回去 , 再由爷爷奶奶接管 。
因此 , 在某种程度上 , 一些父母对这样的情况是心有不满的 。 因为这样爷爷奶奶未免有“截胡”之嫌 。
可见 , 大家不满的其实是在我们的文化里 , “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跟孩子的亲疏问题 , 而不是这个称呼里带有“外”字 。
某地为消除性别歧视,举动引起网民不满: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文章图片
◆无聊 , 改个称呼就能体现男女平等了?
把妈妈的父母和爸爸的父母合在一起 , 统称“爷爷奶奶” , 问题就解决了吗?就能体现出来一点男女平等了吗?
这是网友们的另一种观点 。 要知道 , 目前男女平等面临的问题更多应该在职场待遇、家庭分工和婚育自由上 , 而不是区区一个称呼问题 。
◆胡闹 , 这样妈妈的父母和爸爸的父母该咋区分?会搞混吧
广大网友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如此 。 如果将“外公”“外婆”也称为“爷爷”“奶奶” , 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混乱感 。 搞不清这到底是爸爸的父母还是妈妈的父母 。
而那首常在摇摇车里响起的“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 也就不成立了 。
【话题讨论:将“外公外婆”的叫法统一改成“爷爷奶奶” , 你觉得可行吗?】
高级育婴师 , 心理咨询师 。 懂养育懂心理 , 也关注宝妈自我成长和家庭经营 , 力当妈妈们的贴心人 。
欢迎关注【育儿秘籍】 , 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