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新玩具换旧玩具,孩子吃亏行为背后隐藏着的秘密,你知道吗?

新年时 , 奶奶花了两三百块给4岁的卡卡买了一辆特别酷的玩具车 。 这不 , 刚开学 , 卡卡就高高兴兴带着去学校了 , 还天天稀罕得不得了 , 在上学路上 , 遇到同班小朋友 , 都会主动高兴地分享他的喜悦:我有一辆新的玩具车 , 可酷了 , 一会给你看看…… 。
没想到的是 , 没两天 , 奶奶帮卡卡收拾玩具时 , 却发现玩具车不见了 , 只见玩具箱里多了一支破旧的水彩笔 。
奶奶赶紧问卡卡 , “玩具车哪里去了 , 破水彩笔又是哪里来的?” 。 没想到 , 卡卡漫不经心地说 , “我跟好朋友茜茜换了 , 我把新玩具车送给她了 , 她把水彩笔送给我了 。 ”
拿新玩具换旧玩具,孩子吃亏行为背后隐藏着的秘密,你知道吗?
文章图片
奶奶一听 , 不乐意了 , 这可是亲自她花了大价钱给孩子买的 , 还没用几天呢 。 不由得气从中来 , 说了孩子一通 , “这孩子 , 你怎么那么傻呢 , 这个玩具车可比那个破水彩笔贵多了 , 再说了 , 还没玩几天呢……”
卡卡被奶奶这么一说 , 委屈地哭了 。
其实 , 在生活中 , 像卡卡这样看似吃亏的不等价“物物交换”行为 , 经常在孩子之间出现 。
孩子之间的物物交换行为 , 其实预示着“人际交往”的开端 , 孩子某段时间老是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物品 , 或分享玩具 , 说明他的“
人际关系敏感期
”到了 。
在这个时期 ,
孩子喜欢用物品和零食去和别人交换 , 借着分享和交换玩具换取对方的关注与合作 , 邀请对方和自己玩 , 这就是孩子最初的交友方式 。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眼中 , 物品只是可以用来交往的介质 , 他们不懂也不关注物品的价值或价格 。 交换的次数多了 , 难免会出现开头像卡卡小朋友那样拿着自己刚买的东西去换别人的旧东西的情况 , 而不明原因的家长 , 往往喜欢责备孩子 。
拿新玩具换旧玩具,孩子吃亏行为背后隐藏着的秘密,你知道吗?
文章图片
01不要给孩子贴上“傻”的标签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 物品的价值是以金钱来衡量的 , 若孩子拿贵的东西去换回便宜的 , 一般家长难免难以接受 , 若是一点都不懂儿童心理学 , 更加容易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交换行为 , 认为孩子是被别人“占便宜” , 或在“吃亏” , 从而评价孩子“真傻”、“没眼光” 。
家长评价孩子“傻” , 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 让孩子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 让孩子感觉自卑 , 给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
作为家长 , 不要过于计较 , 怕孩子“吃亏” , 越怕孩子吃亏 , 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吃亏 。
拿新玩具换旧玩具,孩子吃亏行为背后隐藏着的秘密,你知道吗?
文章图片
02引导孩子多交换 , 交更多朋友
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 , 往往是从一对一开始 , 发展到一对多的关系;而一对一交往关系的开始
, 又往往是先对对方拥有的物品感兴趣 。
想让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 家长不妨自己变得大方豁达一点 , 给孩子多买一些玩具 , 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与交换 , 去赢得友谊 。 引导孩子开始与别的小朋友交往 , 不妨多创造条件 ,
很多时候 , 孩子与同龄小朋友的交往技巧 , 就是在与对方一起分享和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
比如 , 在公园一角或某个地方 ,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小汽车、一起玩纸飞机 , 一起玩吹泡泡等等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们会学会如何协商 , 如何遵守规则 , 如果妥协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