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心理学_5~7岁:关注个人主张和情绪失控(2)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满足的 , 在孩子成长初期如果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 那么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
记得有一次和瑾瑜逛街路过一个舞台 , 上面在举行一个活动 , 主持人邀请台下的小伙伴上台互动 , 瑾瑜想上去参加 , 又表现出有点害怕;我就对瑾瑜说:要不我们先看看哥哥和姐姐他们是怎么做的 , 等瑾瑜看懂了 , 一会再上台学着哥哥和姐姐的样子做出来就好了 , 好不好;孩子开心的答应了 。 等到第二次互动瑾瑜上台了 , 第一次上台还是显得有点紧张 , 刚开始说话的声音也很小 , 在台下不断给她鼓励 , 慢慢的开始放开 , 最后拿到奖品那一刻瑾瑜非常开心 。 这个游戏其实是只要孩子上去参加了都会有奖励 , 可是孩子自己并不知道 , 她只知道奖品是自己努力得到的 。
儿童情绪心理学_5~7岁:关注个人主张和情绪失控(2)
文章图片
有了那次的体验 , 瑾瑜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 , 体育节开幕式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 一段完整的话背诵很流利 , 表情也很自然 , 从此不管是六一的主持人 , 还是钢琴表演都表现很好 。
这应该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 让她有成就感 , 进而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
根据心理学家解释 , 自尊是对个体价值的体验 , 也是个体对自我重要性的认知 。 培养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 重要感、力量感和成就感缺一不可 。
幼儿时期 ,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 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 为此 , 父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 培养健康的情绪认知能力 。
儿童情绪心理学_5~7岁:关注个人主张和情绪失控(2)
文章图片
首先 , 培养孩子的重要感 。
简单来说 , 重要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重要的一种认知 。 过去的一胎政策 , 使得很多孩子形成了“霸王心态” , 以自我为中心 , 为所欲为 。 这种心态下 , 孩子明显将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 对成长来说过犹不及 。 长此以往 , 孩子会凡事都从自己出发 , 从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 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践踏他人的权益 。
从当下来说 , 二胎政策的放开 , 使得两个孩子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感不一样 。 据社会学领域调查发现 , 家庭中第二个孩子经常不受待见 。 由于长子的身份 , 第一个孩子在家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 二孩往往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 。 为此 , 父母必须照顾到次子的感受 , 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 。 也有的家庭是比较重视小的 , 其实都一样需要父母多方面的权衡 , 不能让孩子觉得他不重要 。
儿童情绪心理学_5~7岁:关注个人主张和情绪失控(2)
文章图片
其次 , 培养孩子的力量感 。
这种力量感的培养 , 必须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空间 , 独立地做事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这是自古以来的育儿警示 。 只有独立做事 , 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 孩子跌倒了 , 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 从而学习爬起来的动作 , 掌握平衡能力 , 形成危机意识 。 孩子失败了 , 鼓励他从头再来 , 从而培养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勇于战胜困难的意识 。 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 , 都是一步步来的 。 为此 , 父母不能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给孩子 , 名义上是减少孩子犯错的机会 , 其实是在关闭孩子释放个人潜能、培养多项能力的大门 。
最后 ,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
所谓成就感是在完成一件事后 , 自己所产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 。 幼童时期 , 孩子其实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 , 他们渴望得到肯定 , 渴望得到大人的夸奖 。 为此 , 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力量从大人那里得到赞赏 。 但是 , 许多父母往往害怕孩子受苦受累 , 阻止他们进一步行动 , 结果制约了其动手能力 , 使其失去了行动失败后面对挫折的磨炼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