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自救渡劫:不能只靠直播带货( 三 )


“种草”环节不只是有穷游、马蜂窝这样的旅游分享应用,作为头部社交媒体,微博在旅游垂类上已深耕多年,聚集最大规模的旅游用户、明星红人KOL、文旅机构(旅游局、航司、景区等)、本地生活服务商(酒店、餐饮、特产等品牌)与旅游从业者(地导等),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自媒体内容生产和消费平台,在用户特别是Z次元用户的旅游决策与分享中已不可或缺 。在旅游产业,微博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
首先,微博的强种草能力“显性化” 。
作为内容强种草平台,微博结合不同场景,以丰富的内容形式给用户推荐其真正有兴趣的目的地,帮助其有效决策 。
比如针对即将到来的长假,微博#带着微博去旅行#推出了#最美赏月地#、#十一出游好去处#两大榜单,均瞄准国内游 。在本文发稿前,#十一出游好去处#榜单排名前三的是是欢乐谷、青城山、栖霞山三大景区,这些景区更适合短途周边游,反映出当前阶段人们的旅游偏好,毕竟出境游当前时机并不成熟,像这样的基于大数据的榜单产品对用户“种草”很有价值 。
再比如针对暂时不想出游的用户,微博每天都有多场静直播,让宅家用户“云游世界”,现在不出门,却可以先在内心“云种草”,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游 。能够快速提供“静直播”,是因为微博作为综合内容枢纽,可以快速整合蓝V等创作者、承接不同形式的内容 。
可以看到微博的“种草”能力覆盖不同阶段的用户,既有出行需求明确的旅行用户,也有短期内不计划出行(未来却可能出行)的旅游兴趣爱好者 。
其次,微博展现出用户结构性优势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5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长约8500万,单季增长创下历史新高,移动端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用户占比达到94% 。2017年微博副总裁曹增辉曾公布一组数据:微博用户超过七成是16到25岁的年轻人(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原来微博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而今天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用户占到月活用户的50%以上 。年轻与下沉意味着微博用户结构更立体 。
年轻人成为消费的中流砥柱,“得年轻人得天下” 。跟“中浪”与“前浪”会靠旅行社旅游不同,习惯在微博上种草的Z世代用户也习惯在微博通过多元化的旅游内容产品,发现目的地、做出行决策规划、分享旅行体验和攻略,甚至结识同好、结伴出行 。数据显示,参与#带着微博去旅行#活动的用户,13-18岁占12.3%,19-25占38.1%,26-29占比17.6%,29岁以下用户占68% 。
基于社区基因,微博覆盖一线到五线城市的用户结构,是唯一一家真正做到“人人创作、人人消费”的内容平台,在旅行消费中,UGC的特性意味着旅游种草内容更加真实、全面与立体,更有利于用户旅游决策、发现不同城市的旅游兴趣点(目的地、景区、餐厅、酒店等),比如下沉市场用户可能会贡献山河湖海,一二线城市用户可能会贡献更大的花花世界 。
最后,微博构建种草闭环打通了生态链 。
旅游业要关注的不只是直播,而是要在疫情倒逼下全面转战线上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经营:1、在互联网上保持品牌曝光,持续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 。2、当前很多消费者不会轻易“拔草”,文旅服务商可将营销重点放在“种草”上,通过云旅游、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形式,传播目的地内容,实现“种草”,将用户沉淀成粉丝、实现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转化,等于说是蓄水 。3、将互联网作为第一成交平台,实现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