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的创新之路( 三 )


刘辰:我是医生出身,肿瘤的治疗肯定是一个综合性的,从手术到免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我们些作为药物开发的科学家,其实我们做的工作是为医生提供工具,所以最终的治疗怎么样的一个使用,最终还是掌握在医生的手里 。他会看具体的情况来做一个治疗的方案 。
以前我们面临最凶险的肿瘤是白血病,但是经过几十年以后,今天的白血病都可以治愈 。由于血液肿瘤没有肿瘤微环境,所以我们的药开发的目标都是针对要杀死肿瘤细胞,但这一招在固体肿瘤里面就不是特别成功,这是跟固体肿瘤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固体肿瘤是一个假器官它有这样一个肿瘤的外观的微环境的存在 。
所以我们目前采取的是一个完全全新的一个策略:第一,针对肿瘤源源不断的微环境展开,最早识别到肿瘤细胞 。第二,不会根据药物的改变而改变,可以利用其特征找到肿瘤,能够把药物递送到肿瘤的微环境,这可能是未来不管从化疗药物的递送、靶向药物的递送、免疫治疗的关键点,也是要改变微环境从一个免疫抑制的状态,变成免疫激活的状态 。
我个人认为我们正在能够治愈肿瘤的分界线,我个人非常有信心在今后的10年左右,固体肿瘤也会像白血病一样会变为一个非常可控的一个疾病 。
关于创新药企的发展模式
唐爱民:从“4+7”带量采购及后续的全国多轮带量采购,到医保谈判准入制度等,看得出来,国家政策的目的是将中国的制药产业从低端引领到高端,从仿制引领到创新 。专注开发创新药 的药企将会获得长足发展 。创新药发展模式上有大而强的Bigpharma模式、小而美的Biotech模式、VIC(VC+IP+CRO)模式等等 。请问国内创新药研发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能更有利于(药物创新)企业在未来取得更大竞争优势?
刘辰:中国目前正在一个创新药巨大发展的前沿 。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有市场、有海归人才、有环境政策的支持,所以从CRO从产生抗体合成药物的角度来讲,其实都不是瓶颈 。
其实现在目前两个瓶颈是资本和临床研发的一个拓展,资本要有信心来支持创新 。
从模式的角度来讲,小而美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模式,因为有了一定的规模 。那VICE+IP毕竟规模小了一点,当然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国大的民营药企从普药企业会转型,做的最好像恒瑞这样的企业 。真正的创新型企业是要有创新的基因,肯定会转变出来的 。
吕强:这不是静态的;有两个维度:一是生态,咱们创新生态是多样的,各种打法其实都有它生存的道理;二是企业也在演进也会蜕变,其模式也不是一尘不变,有的可能是VIC开始,有的开始一个CRO然后转变 。
就劲方而言,也不是静态,我们刚才说了是以生物疾病的基理为导向,围绕着这基理怎么做怎么效率高 。我们第一个项目是用外部的平台,现在有一个项目也是用外部的平台,但一个企业需要有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对于生物基理的了解,以及在技术上的突破 。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这个项目至少在国内是头部的 。怎么走到的?第一对靶点的判断,就回到我刚才说的就是投资要投早,然后判断我也要有领先度 。我们做的时候国外还没有进临床 。我们用了国外的一个技术平台为我所用,跟国内的一个国家队合作为我所用 。我们把这个平台的东西不仅是掌握了,而且是拿到自己内部,转化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子借船出海,然后能够把这项目做起来 。
所以就企业模式而言,用VIC的模式可以短期做,但想要放走得远、走得高,需要自己的核心能力,随着项目的进展我们现在值得高兴和可喜的是我们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三年多时间打造了自己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平台是为了项目服务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讲,我觉得中国的创新VIC是一个模式,但是不管VIC也好CRO也好等,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创业者需要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