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宽容的管束孩子


家长应宽容的管束孩子

文章插图
“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在一项问卷调查中,53%的家长的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 。“对孩子犯错会采取什么方式教育?”75%的家长表示会“批评教育,耐心说教”,24%的家长会“不理睬、打骂挖苦” 。而在对家长和孩子更细致的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的“批评教育,耐心说教”并不到位 。
有些做法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等,还可能引发不少心理问题 。
小鱼喜滋滋地告诉妈妈数学测验考了98分,妈妈立刻问有多少同学得了100 。当她知道有5名学生得了满分后,脸就沉了下来:“你还有没有自尊心,考了98还洋洋得意?你怎么不跟好同学比,我看你是不求上进!”
芳芳妈妈在做饭,发现盐用完了,就给了8岁的芳芳5块钱,叫她去买盐 。过了半小时,妈妈已经等得着急了,芳芳才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妈妈,钱丢了 。”“你怎么搞的!整天魂不附体 。你这个样子以后什么也做不好!”
小震被父母叫做“闯祸精”,几乎没有一天不挨骂 。爸爸经常对他吼叫,不耐烦到极点时就一巴掌挥过去:“滚,你这个败家子!”妈妈则唉声叹气:“你怎么才能学好呢?”
家长必须学习接受孩子的错误,不要苛求孩子,把不算错误的事当成错误对待 。更不要抓住他们的错误不放 。许多家长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做错的事上,指出孩子犯的每一个错误,提醒他们必须改正 。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会觉得自己必须完美才能为父母所接纳,这样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和恐惧,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勇气,阻碍了他们提高的进程 。
学过外语的人深有体会,如果老师不断纠正你的口语错误,你会越来越不愿开口,害怕出错丢丑,因而导致缺乏训练,进步缓慢 。
孩子犯错有时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或经验的缺乏,比如,丢三拉四,粗心大意,冒失莽撞 。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弱点,纠正不当的行为,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才是明智的做法 。
小珏把妈妈给买酱油的钱丢了 。妈妈没有责备她,而问道:“你刚才把钱放在哪里的?”“放在裙子口袋里的 。”妈妈检查了小珏的裙子口袋,说:“口袋没破,但你看,这个口袋太浅了 。你走路一颠一颠地,钞票就容易冒出来 。”小珏点点头,说:“知道了,我下次注意把钱放在深一点的口袋里 。”“要是没有口袋呢?”“放包里 。
”“那放在包的什么地方最安全?”“放在夹层里,就不会被偷掉 。”“这就对了,喏,妈妈再给你5块钱,把酱油买回来吧 。
春节前,10岁的红叶帮父母在家大扫除 。她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完后,就出去玩了 。回到家,妈妈就对她说:“你自己看看你擦的家具,干净不干净?”红叶一看,全是大花脸!红叶纳闷地申辩:“我擦的时候觉得挺干净的 。”爸爸在一旁告诉她:“你没有勤搓抹布,用一块抹布从头擦到尾,湿的时候看起来亮光光的,干了以后泥浆就看出来了 。
下次记住要勤换水 。”妈妈接着说:“先吃饭,吃了饭你再重擦一遍 。”这回,红叶擦得干净多了 。
孩子有时也会故意恶作剧,但一定都有原因 。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先设法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和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上初一的小伟写作文时通篇不打一个标点符号 。小伟的妈妈知道了他的恶作剧行为很生气,但她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问小伟:“我知道了你写作文故意不打标点的事,我很惊讶,也很生气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是很喜欢作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