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优腾芒发展之路:做不了奈飞,也难成迪士尼

从中国奈飞到中国迪士尼 , 国内视频网站给自己的定位一直在改变 , 尤其是已经上市的爱奇艺 。
为了给资本市场足够的信心 , 爱奇艺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 。在中国奈飞、中国迪士尼之后 , 发力短视频的爱奇艺又喊出了新口号——中国YouTube 。频繁更换对标平台意味着公司对未来发展战略的不断迭代 。不仅是爱奇艺 , 腾讯视频、芒果TV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框架 , 从最初的影视剧内容 , 到游戏、实景娱乐、电商、短视频……国内视频网站业务越做越多 , 从最初的争做中国奈飞变成了争做中国迪士尼 , 但迪士尼真的是国内视频平台最合适的发展道路吗?
发力自制形成的商业模式
在2004年之前 , 互联网已经出现了视频类服务 , 但未出现专业化的视频网站 。直到2004年乐视网成立 , 掀开了中国视频网站成长的序幕 。2005年上半年 , 土豆网、56网、激动网、PPTV、PPS等相继上线 , 成为国内视频网站发展初期的主要成员 。
成立之初 , 这几大视频网站便确立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 。乐视网偏向做以影视剧发行为主的长视频网站;而土豆网、56网均定位为以用户上传内容为主的视频分享网站 。
后来随着奈飞的“爆红” , 长视频平台兴起 。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也相继加入国内这一细分赛道 , 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版权投入重金 。根据深燃财经报道 , 2018年腾讯视频的版权支出达到250亿元 , 爱奇艺的版权支出为100亿元 , 优酷版权预算300亿元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公开表示 , 爱优腾当年亏损金额均达数十亿 。
这意味着尽管收录国内外众多大片和热播剧后 , 三大平台的付费会员得到不断增长 , 但始终无法覆盖成本 , 如何避免大量烧钱导致深陷亏损泥潭 , 成为各平台思考的问题之一 。
2012年下半年以来 , 视频网站逐渐深化各自的内容自制战略、在自制领域深耕 。涉足影视剧制作 , 不但有利于视频网站降低内容采购成本 , 更有望通过版权输出、广告植入等手段回收投资 , 实现盈利 。
2018年 , 爱奇艺推出的《偶像练习生》和腾讯视频推出的《创造101》掀起热潮 , 参与选秀的学员引发追星群体疯狂打投 。为了让偶像成功晋级 , 粉丝们自发集资 , 通过购买赞助商产品和VIP会员获得更多投票次数 。从体量上来看 , 《青春有你》第一季C位李汶翰的公开集资金额近400万 , 《创造营2019》第一名周震南粉丝集资金额约200万 。
推出这种权益的结果是 , 不仅视频网站获得了更多付费用户 , 也因为带来了很好的广告效果受到广告主青睐 。冠名《偶像练习生》的农夫山泉因旗下一款产品含有48次额外投票权利 , 一度卖到脱销 , 使得更多品牌商争相投放到平台的同类型综艺节目中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 , 这笔收入相当可观 , 当季《偶像练习生》仅农夫山泉的独家冠名费就达到2亿 , 另有小红书等不菲赞助费用 , 而节目的整体制作成本仅3亿 。
影视剧方面同样有成功案例 。全网史上首个播放量破百亿的网剧《老九门》播出的十二集中就出现了七个插播广告 。据《老九门》制片人白一骢透露 , 这几个品牌差不多带来四、五千万元的收入 。
广阔的商业空间促使视频平台积极发力产业链上游 。优酷在2013年明确了“优酷出品”、“优酷自制综艺”和“土豆映像”三大自制战略;同年搜狐视频推出“梦工厂计划”;腾讯视频也宣布将自制内容视为“未来内容战略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