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最狠的片段不是处决年羹尧,而是“八王逼宫”

《雍正王朝》的剧情衔接和人物演绎都可圈可点 。在剧中 , 雍正帝虽然多次身陷绝境 , 但是 , 毕竟是主角 , 吉人自有天相 , 每每遇到困难 , 也总能化险为夷 。在前期 , 有圣明的康熙帝庇护;到了后期 , 又有一群良臣辅佐 , 总体来说 , 也算是波澜不惊 。可是 , 八王一党推翻雍正的野心从未消失 , 时不时就会在背后制造一些麻烦出来 , 而到了“八王逼宫”时 , 双方彻底撕破脸 。八爷党孤注一掷 , 要么鱼死、要么网破 , 这应该也是剧中最有威胁的一次 , 如果不是病恹恹的老十三突然出手 , 雍正帝还真可能就被逼下台了 。这是大家的第一感官 , 可如果仔细分析当时的情节 , 就会发现 , “八王逼宫”也许只是雍正的一场“苦肉计”而已

雍正王朝:雍正最狠的片段不是处决年羹尧,而是“八王逼宫”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反其道而行 , 先来看这场政变的最终结果:八王一党尽数被灭!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雍正帝做梦都能笑醒的概念 。从雍正帝继位那一夜开始 , 雍正和八爷等人之间的关系就剑拔弩张 。康熙帝去世时 , 如果不是老十三及时复出、控制了军营 , 雍正帝能否坐上那个皇位还真不好说 , 连处事不惊的张廷玉在得知十三爷控制军营后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 瘫坐在椅子上 , 可见当时的形势是十分危急的 。
按说 , 雍正帝登基之后完全可以处决这几位“不尊遗诏”的皇子 , 可雍正帝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因为通过“遗诏之争” , 他明白“八爷党”一派盘根错节 , 党羽众多 , 稍有不慎 , 可以就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 , 与其打压 , 不如安抚 。于是 , “总理王大臣”的帽子就赐给了老八 , 在一些政事的处理上 , 雍正对于老八的信任甚至比老十三还多 。然而 , 这一切都是一种笼络手段而已 , 属于暂时性的 。雍正帝知道有这么个“八爷党” , 但他实在不知道到底都有谁是“八爷党”的人 , 怎样才能让这些人全部浮出水面、将其一网打尽呢?康熙时期的最大动荡——推举太子 , 无疑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雍正王朝:雍正最狠的片段不是处决年羹尧,而是“八王逼宫”

文章插图
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后 , 各方势力都是蠢蠢欲动 , 康熙顺水推舟 , 当时利用推举新太子的借口 , 抛砖引玉 , 将包括大学士佟国维在内的不少“八爷党”人一并消除 , 为下一任铺路的同时 , 也已经将老八排除在皇位之外 。如果把这场动荡看做是一场“钓鱼”的话 , 那“饵”就是“太子之位” , 那是皇位继承人 , 份量是真大 , 所以 , 才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自愿上钩 。
如今雍正同样想把“八爷党”一网打尽 , 可他却没有“太子位”可供操作 , 那什么才能让八爷等人再次“奋不顾身”、孤注一掷一把呢?皇位!这个“饵”的份量比“太子”之位还要大 , 足以激发人们的所有野心 。所以 , 当八爷等人建议关外王爷入京觐见的时候 , 雍正帝察觉到时机的来临 , 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布好了这个局 。如果这些还不算 , 再看看这个镜头:一向稳重的张廷玉听说关外王爷带兵入京时还专门提醒雍正:“他们都带了不少兵马” , 换在以前 , 雍正帝肯定会格外留意这个警示 , 可这次 , 雍正轻描淡写“那是我同意的” , 言外之意就是——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