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透支品牌的同仁堂( 三 )


北京富力城的同仁堂咖啡店去年10月开业,上下两层面积近500平米,一楼是咖啡、饮品、零售综合体验区,除了草本咖啡,也提供润肺茶、黑枸杞葡萄柚等非咖啡类的饮品 。零号店占地四千多平米,从建筑外观到空间设置,都充满“网红”潜质 。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同仁堂第一次尝试跨界 。近年来,这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医药品牌,一直在试图突破自己旧有的格局,寻找千禧时代的新蛋糕 。最新推出的养生咖啡,则是同仁堂寻求品牌年轻化的一次尝试 。随着95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品牌年轻化成为企业绕不开的课题,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 。
根据知嘛健康自己的说法,卖咖啡只是一个引子,同仁堂真正的目的,是线下门店二楼理疗区和三楼的诊疗区 。公司的信心来自网红店时代的“大流量”——目前双井店的客流量能达到每天500-1000人次,“在大流量中,一定存在有健康问题的消费者,他们需要深度的咨询及医疗 。”
知嘛健康的经营方式也在向年轻人靠拢 。门店采取线上引流,通过建立社群产生“裂变” 。医师、咖啡师在线录制直播,通过视频社交平台吸引流量 。公司最终的目标,是打造大健康生态,将同仁堂门店、药店、中医馆、体验机构等资源全部接入平台,“成为亚健康慢病领域的数据公司” 。
那么,这一杯咖啡,能否成为品牌突围的良药?
听上去,同仁堂似乎踩中了当前商业的众多热点:泛健康、网红店、新零售、大数据……但这些内容,对同仁堂的核心业务是加强,还是削弱?
这些年来,同仁堂在药品研发创新上一直缺乏亮点,除了吃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这些传统配方的老本,几乎没有可打的新产品问世 。身为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即不高又不新,基本坐吃百年品牌红利 。同仁堂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比,自200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5%-1%左右,远远低于高新技术企业3%的下限 。反观其他医药行业,例如恒瑞医药,2019年研发费用率达到16.73% 。近年来同仁堂研发费用比例虽然提升到1.6%左右,但依然处于医药领域垫底的位置 。
产品研发跟不上,品牌缺乏核心关注点,或许才是同仁堂“病急乱投医”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其他中医药企业,云南白药把“伤科圣药”做到了极致,从止血粉做到牙膏,做出了非常清晰的产品线 。片仔癀则在“热毒肿痛”领域做出口碑,片仔癀系列药品营收占比高达38%,日化等延伸产品仅占10% 。而同仁堂无数次大手笔的投入,都花在与核心业务弱相关的领域,在研发上投入薄弱,管理和营销费用却高居不下 。对于一个医药企业,这无疑是舍本逐末 。
当然,作为一家三百多年的老字号,能够放下身段,拥抱新生事物,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态度 。但是,品牌年轻化,不仅仅是迎合新一代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保有源源不断的产品生命力 。
【本文作者刘戈,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