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二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下设五大核心产品部: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座舱产品部、智能网联产品部、智能电动产品部和智能车云产品部 。曾在华为日本运营商业务部任职的王军被任命为该BU总裁 。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文章插图
华为公司业务架构 , 图片来自华为官网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 , 在内部经历了博弈的过程 。
早在2013年 , 华为便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 , 宣布正式进军车联网 。那时候的华为决定 , 以后每年会投入上亿元用于与车联网相关的技术研发 。
同年 , 华为正式发布ME909T等符合车规标准的通信模块产品 , 以及前装车载移动热点、汽车在线诊断系统等 。
2016年9月 , 华为与爱立信、英特尔、诺基亚、高通4家通讯公司和奥迪、宝马和戴姆勒3家汽车公司共同发起全球跨行业产业联盟——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 。诸如此类的华为和国内外各大汽车整车企业各种合作 , 多年来屡见不鲜 。
但是在这一阶段 , 华为一直将汽车业务放在企业BG下 , 由汽车行业方案部承载 。在这个阶段 , 华为游离于汽车行业外 , 和企业厂商的合作主要是提供部分组件作为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之一 。对于汽车 , 华为是从外部的视角来看的 。
“我们不会进入汽车制造行业 , 我们看汽车与家具厂看汽车的眼光没有太多的两样 。”2015年 , 华为副董事长郭平在一个会议上提到 , “家具厂看中的是沙发 , 我们看中的是各种连接的设备 。”
郭平认为 , 华为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全连接的世界 , 汽车也是全连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时汽车的网络化比例还不到10% , 激活率更是小于5% , 离精确的智能交通还差的比较远 。
2016年 , 业界传闻 , 华为可能与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和整车代工商麦格纳展开战略合作 , 推出华为品牌汽车 。
当时 , 华为明确否认了这一个传闻 , 并称“没有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计划 , 也没有推出华为品牌汽车的计划 。”
那之后的几年里 , 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随着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等一系列造车新势力的崛起 ,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新趋势 。“智能汽车行业比智能手机行业大很多 , 将会是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 。”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沈南鹏曾在一场分享中这样说 。
在这种相对确定的趋势下 , 汽车行业的机会纷纷冒了出来 。除了车联网 ,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市场潜力都逐渐显现 。
仅以智能驾驶为例 , 研究机构IHS预计 , 2030年国内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
另外一个值得参考的信息是 , 苹果也一直在推进智能汽车业务 。
华为内部对于进入汽车行业也进行了讨论 , 并基本达成共识 。但内部面对两种选择:华为是直接做一个华为牌的整车出来 , 还是为广大的车企提供部件和解决方案 , 而自己不造车?
2018年10月 , 包括任正非、时任副董事长徐直军、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内 , 所有华为的最高层齐聚爱尔兰举办的华为年度战略会议 ( SAC ) , 会议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讨论华为的汽车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