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四 )


荷兰和挪威决定 , 2025年将禁售所有的传统燃油车;美国加州政府规定将燃油车禁售年限截止到2030年;德国、印度燃油车禁售时间规定为2030年 。而中国也在积极研究燃油车禁售时间 , 其中 , 海南省宣布到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车 。
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 意味着将产生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
这一点华为看在了眼里 。早在2017年的10月 , 徐直军就曾提到 , “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可能将中国16万亿产值的汽车业 , 包括周边产业 , 彻底颠覆掉 。”
这是一个足够大的赛道 , 符合华为的胃口 。
据界面新闻报道 , 2019年3月底 , 华为消费者BG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 , 任正非提出2023年消费者业务的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美元(约合10066.2亿人民币);华为整体收入达到2500~3000亿美元之间(约合16777-20133亿人民币) 。
而根据华为的年报 , 2019年华为整体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 , 意味着 , 在接下来的今年每年都需要有几千亿元的新增长 。
就今天的形势来看 , 汽车相关业务对华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将汽车业务和手机业务进行类比:“可能十年以后的汽车行业 , 华为又很牛逼 , 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 。”
近期 , 理想和小鹏汽车的共同投资方经纬创投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原创文章《大变革前夜:我们为什么坚定布局电动车?》 , 其中提到了类似的观点 。他们认为 , 电动车对比传统燃油车 , 不仅是能源革命那么简单 , 更像是苹果对比诺基亚、智能手机对比功能机 , 是一个颠覆性的机会 。做车虽然很难 , 需要钱、团队、供应商体系、国家政策方方面面都到位 , 但今天在中国这些东西都汇聚在了一起 , 这是一个超级势能 。
在智能汽车的大趋势面前 , 华为的对手尚不强大 。刘勇认为 , 从资本实力、市场地位来看 , 如果华为真要造车 , 蔚来、理想、小鹏都不是对手 。
到目前为止 , 蔚来融资70亿美元 , 小鹏上市前共募资大约23.7亿美元 , 理想汽车IPO前的融资额也在20亿美元左右 。他们合计融资约为110亿美元 , 再加上它们各自上市时的融资 , 总募资金额约155亿美元(约合1056亿人民币) 。这些全部加起来还不及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 , 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1317亿元人民币 。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文章插图
华为2019年研发投入 , 图片来自华为
庞大的市场机会 , 雄厚的资本实力再加上技术储备 , 刘勇认为 , 虽然之前华为多次强调不会做整车 , 但“一切都是动态变化的 , 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
而另外一位来自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高管张涛(化名)则认为 , 在智能汽车领域 , 眼下华为的直接目标可能并不是蔚来等新造新势力 , 而是传统的T1供应商 。
“汽车供应商是一个饱和市场 , 华为进来 , 它一定是要干掉某个或者某几个玩家” , 他认为 , 在通信、车机系统几个方面 , 华为的优势很强 , 可能会冲击到一些T1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
以车机系统为例 , 张涛认为 , 华为在手机UI和系统领域有多年的经验 , “如果将这套系统移植到车上来的话 , 其实对于很多的传统主机厂来说绰绰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