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鉴定研究

元青花就像古代行草书法 , 就像写意绘画 , 当你真正懂得传统艺术 , 才会领会元青花的构图和纹饰艺术魅力 。这主要原因是元代青花料(苏麻离青)基本依赖进口 , 加上烧炼、提纯、研磨、分级、试验(烧)等工序非常繁琐 , 当时就堪比黄金金贵 , 所以要求画工必须有深厚的传统绘画能力 , 免得浪费材料 , 以保证成品率 。

元青花鉴定研究

文章插图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 , 一正一反相接 。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下二上相接 。
凡是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图案都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 , 侧光看器物釉面青料凹陷下沉并渗入胎骨 , 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凡是早期青花瓷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图案 , 或深或浅都有凹陷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 。这一自然特点仿品在技术上是做不到的 。用国产青料绘画的图案没有凹陷下沉 , 用手抚摸或侧光看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 而且具有往釉上飘浮的特点 。
元青花鉴定研究

文章插图
【元青花鉴定研究】元青花采用二元配方制胎 , 即瓷石与麻仓土按比例配方混合制胎就决定了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 , 胎色不是纯白色的 , 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 色或土黄 色的;由于粉碎瓷石、淘洗瓷土等工艺的局限性 , 烧成后的胎体比元末、明初的元青花瓷器粗糙 , 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麻仓土铁质含量较高是它的特性)较多 , 气孔较多 , 远说不上细腻洁白 。但老化干燥 。著 名瓷器鉴定专家张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元青花瓷我还没有见过超过5公斤的藏品 。
元青花用的苏勃泥青也是发色蓝灰的 , 过于鲜艳蓝中带紫的反而不是真正的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也不是都有晕散 , 铁锈斑也不是都很明显 。苏勃泥青发色从黑灰直到明蓝 , 也可以调得很稀来画辅助纹饰 , 参看本罐的莲瓣纹 , 就是调稀了的苏青 , 比较清淡发蓝灰色 , 和典型苏勃泥青发色不一样 , 并不就是仿品 。
元青花鉴定研究

文章插图
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 , 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 。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
由于元青花这些年受到广大资深藏家的追捧 , 市场成 交价格节节攀升 , 已然成为收藏界内的宠儿 。因此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 , 仿伪作之徒也是“刻苦钻研” , 仿制水平异常高超 , 从2005年就在景德镇产出一件仿元青花鱼藻纹大罐 , 水平达到足以假乱真的地步 , 消息一经传出 , 各地专家纷纷奔赴验证 , 笔者老林一行七人也是赶紧过去凑热闹 , 有幸与马末都先生共同探讨交流 , 最终得出结论 , 该器虽种种迹象均已与真正的元青花有九分吻合 , 但细心研究下还是能发现一些岁月痕迹仿制的比较僵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