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千古一帝,开疆拓土却开一先例,导致王朝政变迭起

唐朝的政变数量和皇帝更换的数量堪称历朝历代之最 , 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 , 唐中宗和唐睿宗废立不断 , 等到重新上位的时候已然物是人非 。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玄武门之变 , 一次最容易被记起也最容易被遗忘的政变 , 之所以说它容易被记起 , 源于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污点 。
【虽为千古一帝,开疆拓土却开一先例,导致王朝政变迭起】在他戎马倥偬的生涯里 , 手足相残似乎和圣君人设扯不上半点关系 , 李世民实行的贞观之治 , 对于整个大唐帝国都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 。这也时常容易让我们忘记眼前宽厚待人的明君 , 曾经举起过锋锐无比的屠刀 , 挥向自己的大哥和三弟 。但相对于北齐时期的刀光血影 , 宋朝时期的烛影斧声 , 鬼魅般的传说配上离奇死亡的真相 , 构造成一层蜘蛛网 , 永远地放置在历史的空间里 。李世民敢于并勇于承认 , 他毫不避讳地要史官如实记载 , 比起赵光义的遮遮掩掩和声东击西 , 这才是一代圣君的典范和楷模 , 犯了错就要勇于承认 。

虽为千古一帝,开疆拓土却开一先例,导致王朝政变迭起

文章插图
俗话说得好 , 不做亏心事 , 不怕鬼敲门 , 赵光义的亏心事一定做了不少 , 但他却心安理得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反观唐太宗李世民 , 晚年的时候经常头痛得睡不着觉 , 不愿再让儿子步自己的后尘 , 希望兄弟能够友爱互助 。
公元626年的7月份 , 此时正值炎热酷暑 , 这一天对于秦王李世民来说 , 是个生死攸关的重要日子 , 在此之前 , 他的心里始终在绷着一根弦 , 就连睡觉都念念不忘的一件事 。李世民要布署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 , 这对于久经沙场的他算不得什么 , 但这次要对付的不是某位地方军阀 , 也不是哪位起义军领袖 , 而是从小玩到大的亲兄弟 。不知什么时候起 , 李世民渐渐和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 也许是在父亲李渊太原起兵之际 , 也许是在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的时候 。
虽为千古一帝,开疆拓土却开一先例,导致王朝政变迭起

文章插图
帝位对每一个人的诱惑是巨大的 , 为此可以六亲不认、违背人伦 , 最是无情帝王家 , 指的不仅是冷冰冰的皇宫 , 更是描述着皇室淡薄的亲情 。作为长子 , 李建成继承皇位本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 但李建成的命不好 , 他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二弟 , 虽然表面上唐朝的天下是李氏父子打下来的 , 但唐朝如今的疆域范围离不开二弟李世民的呕心沥血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战功平平 , 数十年积累的根基只有一座长安城 , 这同时也是大唐帝国的根本所在 。
虽为千古一帝,开疆拓土却开一先例,导致王朝政变迭起

文章插图
朝堂的公卿大臣 , 守门的侍卫将领 , 宫廷的亲兵卫队 , 大部分都是李建成的心腹亲信 , 这也是李建成唯一值钱的筹码 。近十年的征战沙场 , 让李世民积累起了一支强力的人脉 , 凡是有名有姓的武将 , 无不以纳入李世民的麾下效命为荣 。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可看出 , 李世民手下武将集团的强大 , 足以碾压李建成的一兵一马 , 但李世民争夺的是太子之位 , 不愿意离开危险重重的长安城 , 哪怕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早在李渊奉命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时候 , 李世民就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 , 明确指出隋朝气数已尽 , 诸侯争相讨伐的局势 , 他的话坚定了李渊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