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终极之问:这届年轻人有多喜欢喝白酒?

即将以130亿元估值完成C轮融资的消息,让江小白再度成为白酒行业焦点 。
在消费分级、品牌分层概念指导下,新酒饮品牌江小白通过品类创新、社会化营销、深度分销异军突起,创立不到10年,便跻身中国白酒一线阵营 。
近年,横向做大品类,从轻资产向重资产模式转型,江小白也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小伙子 。
不过,疑问也随之而来:江小白对行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拓宽了白酒消费群体,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杯酒是江小白,但能否成为第二杯、第N杯?以小众产品立足,加入中国白酒主流竞争后,“讨巧”已经行不通了,为此公司转型全产业链,江小白的下一波增长在哪里?
为什么是江小白
“愿十年后我还给你倒酒,愿十年后我们还是老友”,“酒后吐出的真言,清醒时已经在心里说过千遍”,“清晨的粥只能填满胃,深夜的酒却能填满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走心”的独白,成为了江小白的流量源头,并转化为业绩,让这个诞生才8年的“初创”白酒企业,实现了30亿元年销售额 。
2011年,在金六福干了十年白酒品牌管理的湖南人陶石泉,在重庆创立江小白 。
陶石泉是70后这代人中典型的“文艺青年”,摇滚老炮,驾机车在F1赛道上飙过,喜欢当代艺术 。
他所创立的白酒品牌,自然不会是俗类 。
“青春小酒”江小白,是针对年轻一代的小曲清香型高粱酒,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为品牌内涵,倡导“低度化、利口化、国际化”的产品战略 。
公司旗下产品序列包括:表达瓶(40度,100ml)、青春版(40度,500ml)、三五挚友(40度,750ml)、江小白金标(52度,400ml)、拾人饮(25度,2L)等 。
这些年,除了表达瓶的刷屏文案,江小白还喜欢通过植入电视剧、出品动画《我是江小白》,赞助音乐节、街舞大赛、青年文化节等形式,触达核心消费者 。
渠道上,江小白也另辟蹊径,取消行业常见的分级经销商代理制,直接通过省级经销商进入餐饮渠道,把产品摆上餐桌 。
当然,其中最成功之处,是“嫁接”雪花啤酒的渠道 。江小白在地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客户群体与雪花的高度吻合,且双方淡旺季岔开,直接竞争小,便筛选出雪花的经销商,采取保姆式营销,一对一谈判拓展 。
谁的江小白
江小白名声鹊起,麻烦也接踵而至 。没办法,人红是非多 。
深圳一珠宝公司抢注“江小白”酒精饮料类商标,以及酒类的“江小白洞藏馆”、食品类的“江小白的朋友”、医疗器械领域的“江小白”等 。
当然,最令江小白紧张的,还是本地企业重庆市江津酒厂(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津酒厂”) 。
江小白创立之初,并无自己的生产线,产品由江津酒厂代工,双方合作期限为2012年2月-2013年3月 。此后,双方因品牌归属争议多年 。
江小白后来发布的声明中称,江小白品牌于2011年12月创立并申请注册商标,自2013年开始历经商标异议程序、商标异议复审程序、商标无效宣告程序,官司从重庆打到北京 。
一边在法庭上剑拔弩张,另一边,江津酒厂准备“将生米煮成熟饭” 。2019年4月,江津酒厂发布公开招商启事,要推出“几江牌”江小白酒 。
争议的核心在于,“江小白”这个名称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江津酒厂与江小白公司到底是什么关系?
按照江津酒厂的说法:名称来自公司副总周强的创意,当时几江牌江津白酒被称为“江白”,便提议开发一款小酒取名为“江小白”;陶石泉的公司只是经销商 。
不过,江小白讲的是另一个故事:2011年底电视剧《男人帮》大热,陶石泉围绕其中“顾小白”的人物名称和形象,创造出了“江小白”、“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拟人化概念和整体命名;江津酒厂只是公司的代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