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元青花梅瓶,不为人知的藏品( 二 )


海捞瓷元青花梅瓶,不为人知的藏品

文章插图
装饰繁密是典型元青花的重要特点 , 它们由细巧的文化组成若干条带环绕器身 , 装饰带数量通常很多 , 但惟独没有7层的 , 因为这个数字和蒙古族的丧葬与元代的刑罚有关 。相反 , 9层装饰带的元青花却为数不少 。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 , 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 , 兴盛于元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 纹饰最 大特点是构图丰满 , 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完整器十分稀 少 元青花的异常珍贵与它的稀 少大有关系 ,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三四百件 。
目前所见的人物故事有“昭君出塞图”、“周亚夫屯军细柳营”、“三顾茅庐”、“四爱图”、“鬼谷子下山图”等 。毕竟在元代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 瓷器的烧造难免会留下相对粗糙和随意的一面 。由于受制瓷工艺技术的限制及窑炉温度控制的不确定等因素干扰 , 大件的元青花瓷器极易变形 , 而使用进口钴青料烧制的器物固然呈色浓艳 , 但却多晕散 , 聚釉处还会留有褐色的结晶斑 。极大的限制了工匠的艺术创造 , 因此成功的人物纹青花瓷器便弥足珍贵 。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曾出土了一件青花“四爱图”梅瓶 , 可见其在明代时即被皇 族国戚和王公大臣视为宝物 , 亦或是朝廷赏赐之物 , 代表了相当的身份地位 。此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整体造型端庄挺拔 , 丝毫没有元青花瓷器中常常出现的大气有余而规整不足的现象 , 绘制人物精致细腻 , 表情描绘恰到好处 , 它在造型、釉色、纹饰及烧造工艺各方面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体现了景德镇制瓷工匠高超绝伦的技术 。
海捞瓷元青花梅瓶,不为人知的藏品

文章插图
在国内出土的元青花瓷中 , 有一部分来自明初功臣的墓葬 。这些器物的第 一批主人很难确定 , 而且究竟是“元末青花”还是“明初青花” , 学界仍有争论 。
真元青花的釉下蓝点和冰挂现象为是显非显现象 , 明非明、暗非暗 , 不成规律 , 一般为细小深入胎骨的小点状 。仿品元青花大多比较粗劣 , 许多仿品即便不是行家也能看出问题 , 这就造成很多人不相信民间元青花 , 甚至把它当笑话看 。
【海捞瓷元青花梅瓶,不为人知的藏品】元青花器物之所以采用了故事题材绘制 , 与元代民间文学和戏曲的兴盛密不可分 。元初 , 民族矛盾和阶 级矛盾十分尖锐 , 科举制度废止 , 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紧缩 。无法入仕 , 大量知识分子便散落市井 , 诞生了一批“书会才人” , 他们以创作曲艺底本为生 。民间戏曲也因为书会才人的加入 , 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盛景 。当时戏剧演出广泛 , 上自帝王 , 下至平民 , 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 。在重视文人的宋代 , 这些书会才人本应成为社会中坚的士大夫阶 层 , 但因历史的变故 , 意外地为元代戏曲的繁荣贡献出卓 越的才华 。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元杂剧大家关汉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