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梅瓶的完 美诠释

元青花的胎土是多种多样的 , 表现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差别很大 , 越是高 档产品 , 胎土越是淘练精细 , 总体越是坚硬匀称有空气 , 如有藏品想送拍咨询可联系福羲彭先生:壹叁玖零 , 贰叁零 , 零肆零捌 , 其他勿扰、断茬处有凹凸面 。有些胎土还能呈现出我们所说的“糯米胎” , 这种胎质洁白细腻 , 使用在薄装、模印、器物上成型非常好 。
人物故事纹是元青花装饰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装饰题材 , 与其他动植物纹样相比 , 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较为少见 , 但几乎件件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品 。从已知资料来看 , 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主要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蒙恬将军”、“文姬归汉”、“周亚夫细柳营”、“昭君出塞”、“尉迟恭救主”、“四爱图”等 , 此外还有一些难以分辨人物情节的图案 。这些图案的故事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著 名历史人物故事 , 显然它与宋元时期话本小说的流行及元代戏剧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 , 反映了文学艺术对元代陶瓷装饰工艺的深刻影响 。

元青花梅瓶的完 美诠释

文章插图
关于梅瓶 , 《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 , 肩极宽博 , 至胫稍狭 , 抵于足则微丰 , 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 , 故名梅瓶” 。流行于我国宋到明代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 , 口径5.5厘米 , 底径13厘米 。口部短小 , 口沿面平厚 , 短颈呈梯形状 , 肩部丰满浑圆 , 肩以下收敛明显 , 平底内凹成浅圈足 , 器形秀丽而挺拔 。器身满绘青花图案 , 白釉处肥厚莹润 , 青料则浓艳幽茜 , 令人赏心悦目 。通体绘有六层纹样:瓶口外壁绘杂宝覆莲纹 , 肩上部为缠枝莲花纹 , 花枝相连交缠 , 花心石榴状 , 叶似葫芦形 。腹部主体绘人物故事纹 , 图中 共有三人:正中一头戴官帽男子骑于马上 , 扬鞭策马 , 须髯迎风飘扬 , 坐骑正撒蹄狂奔;前方一男子身着长袍 , 手执马缰 , 伫立河岸边 , 目光迟滞 , 思绪不定 , 他的眼前是一湾潺潺的河水 , 河中一叶轻舟漂来 , 艄公挺立船首 , 手拄桨橹 , 似在笑脸招呼客人上船 。仔细看来分明是一幅汉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图 。画面中作为丞相的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 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 , 徘徊踯躅;艄公的不急不慢 , 悠闲自得 , 各人不同的心态 , 均在画匠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 细腻传神 。画面之中点缀以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纹饰 。胫部绘有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 , 其间以莲瓣纹间隔 。梅瓶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 , 显得富密繁复 , 但经画工们细心处理 , 画面主次分明 , 繁而不乱 , 布局精当 , 具有强烈的层次感 , 器物通体释放出幽幽的宝石般色泽 , 青料点染处留下透入胎骨的黑色斑点 。
元青花梅瓶的完 美诠释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 , 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 。除以上主花外 , 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 。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 。其中元代龙纹极 具特色 , 身躯细长如蛇 , 龙头呈扁长形 , 双角 , 张口露齿 , 细长颈 , 四腿细瘦 , 筋腱凹凸 , 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 , 分张有力 , 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