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解约:一场事先张扬的分手( 三 )


体育运动追求自由和极限的状态 , 运动员理解力的天花板决定了在球场的爆发力 。而我们长期受集体主义驯化 , 文化上并不鼓励个人层面的探索 , 人的个性、天性也被压抑 , 至今大部分人也不认为一项运动能称之为“事业” , 被一生热爱 。
用一位球迷朋友的话说就是 , “国内球员踢球都有一套运行逻辑 , 会潜意识做处理预案 , 他们自始至终不过把比赛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球员只会表演规定动作 , 踢起球来一板一眼浮于表面 , 一个个好像都在完成固定动作——因为他们上了球场只会用规则处理球 , 而国外优秀球员都是用下意识决定意识 , 每一刻都在释放运动的天性 。
其次 , 如今的年轻人、甚至足球上下游产业从业者 , 大多都缺乏热爱 。
王健林当年接受采访时得意的说过:“万达队一有比赛 , 街上连的士也没有了 , 都看球去了 。万达一赢球 , 餐馆全火 , 从礼拜一一直讲到礼拜四 。鼎盛时期 , 大连成建制的球队有2000多支 , 即使基层足球教练 , 找媳妇都特别有优势 。”
如今 , 这种全民狂热简直难以想象 。
《摩登中产》在此前文章中曾写道:

“徐根宝95年带申花夺得甲A冠军后 , 虹口体育场3万人高呼“根宝国宝” , 黄浦区奖励他一套三室一厅 , 还特批了一个沪A车牌 。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着上海男人形象 , 儒雅 , 强力 , 就像《皇家特工》里的老年绅士 , 尊崇礼仪 , 又擅长战斗 。”
坦白讲 , 如今我对中国足球已不抱任何希望 , 但提及徐根宝这样追梦式的悲情英雄 , 还是会发自内心钦佩 。他当年要在崇明岛建立中国曼联 , 自己何尝不是“中国的弗格森”呢?正是他一手带出了武磊、张琳芃 。
所以 , 国内足球被充分“物化”完全是咎由自取 , 整个足球产业链给人感觉就在做揠苗助长的工作 , 资本从进来的那一刻开始 , 脸上就写满了浮躁 。
前《南方体育》总编辑龚晓跃说:“至少我了解的 , 没有‘纯粹’因为喜欢足球而巨资投入的老板 。足球带来的社会资源、商业利益、广告效应、社会和政治影响力 , 才是老板们在绿茵场上前仆后继的终极动力 。”
2016年乐视运营中超第一个赛季结束 , 中超13.5亿版权 , 只回了5000万投入 , 一年亏损13亿 , 气的孙宏斌跳脚:“做这个事儿就是神经病!”
然而 , 乐视体育刚拿到中超两年版权 , 2016年B轮融资原打算融30亿元 , 最终却轻松拿到80亿元 , 不仅套住了王思聪 , 还让刘涛、张艺谋、王宝强、黄晓明等一众明星赔光了血汗钱 。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 , 上市公司买个体育版权13.5亿 , 赔13亿 , 但是在资本市场回报超过50亿 , 你说这笔账该怎么算?
“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 , 而是黄金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曾如此表述过 。
这也不难理解 , 为什么中超版权能卖到80亿 , 为什么苏宁体育要5.3亿英镑抢英超版权 , 为什么腾讯体育要以5年15亿美元续约NBA 。
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曾表示 , 目前市场被大量非商业逻辑所左右 , 市场很畸形 。“很多版权被炒上了天价 , 投入100元回报1块钱 , 甚至1块钱都赚不到 , 还有很多人在竞争 , 最终伤害的还是这个行业 。”